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青年歌剧演员培养:学校与院团的接力

时间:2013年06月04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婷
0

  近些年,国内制作的歌剧剧目数量有所增加,除了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上海歌剧院、重庆歌剧院、辽宁歌剧院、湖北歌剧院等老牌剧院,还有一些新成立的艺术机构和民营剧团加入了制作歌剧的队伍。2007年国家大剧院成立后,其原创和制作歌剧共有24部,包括中国歌剧5部、西洋经典歌剧19部,搭建了一个让世界了解歌剧在中国发展状况的平台,中外艺术家纷纷登上其舞台。

  歌剧发展的关键还得靠人才,演员是该艺术形式发展环节的重中之重。在日前举办的国家大剧院2013世界歌剧发展论坛上,青年歌剧演员的培养成了国内外歌剧界共同瞩目的话题。

  要手把手教年轻人

  多位专家指出,一名专业歌剧演员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素质,即拥有良好的发声技巧、过人的音乐才华、突出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演出氛围的能力。因此,在歌剧演员成才之初,专业的学院教育非常重要。

  在中国,歌剧虽已发展多年,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还是很年轻,与之相配的专业学院教育发展得也并不成熟。在北京,除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设有声乐、歌剧专业课程,一些综合大学也有音乐系,可是,国内的专业歌剧人才仍很紧缺。

  “在中国制作一部歌剧时,往往需要到世界各地去寻找中国歌唱家。这些歌唱家之所以符合演出要求,是因为他们在国外求学的经历改变了他们的发声方法。如日前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纳布科》中扮演撒迦利亚的中国演员李晓良,实际常年生活在德国,这是他头一次回中国演唱。”国家大剧院歌剧顾问库恰认为,这种现状应该引起专业院校的重视。

  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国外一些院校也存在这种技术上的问题。芬兰萨翁琳纳歌剧节艺术总监加里·哈马莱宁说,在芬兰,一些大学的老师虽然是音乐专业,但他们缺乏歌剧演唱经验,并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做示范,因此,许多学生离开大学时还未能掌握歌剧声乐技巧。

  阿曼皇家歌剧院艺术总监克丽丝缇娜·莎波曼指出,能够把声乐的技巧以及歌唱的方式、风格手把手教给年轻人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声乐老师。她建议学院组织一些研讨会、主题活动帮助年轻人做好登台准备。

  德国巴伐利亚歌剧院国际关系总监海宁·汝和表示,在这方面,德国音乐学院的教程就相对完善,其学制长的特点使许多年轻人的技术和思想相对成熟。

  “我们愿意冒险让青年演员走上台”

  对于青年歌剧演员来说,登台演出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能够提供演出机会的艺术机构及剧院在培养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演出几乎都有中国演员参演,这正是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歌剧演员。“我们会结合国情,探索适合中国歌剧发展需要的模式和体系。”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

  愿意为青年艺术家投资的阿曼皇家歌剧院制定了很多培养项目。“我们愿意冒险让青年歌唱演员走上台,唱一曲。有时候,这些年轻人特别紧张,一上台就忘了词,甚至过了几秒钟才开始唱,但我们还是要给他们这个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成长起来,歌剧才有未来。”莎波说。西雅图歌剧院执行总监凯莉·特维黛尔也认为,歌剧要想有发展与创新,剧院就得敢于尝试、敢于失败。

  “要培养青年艺术家,就要让他们去基层不断地演出,一个每天在家里学唱的歌唱家还比不上天天和观众接触的普通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李小祥说,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直坚持做歌剧普及工作,每年走访几十所大学,给学生们讲歌剧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艺术家不仅提高了业务水平,歌剧市场也得到了培养。”

  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殿院长沙巴·珂尔认为,成熟的国际艺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也十分重要,如柴可夫斯基声乐比赛、赫尔辛基声乐比赛等国际声乐比赛对青年演员的帮助就非同小可。此外,他认为跨国歌剧制作也是培养青年艺术家的方式,“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一位中国青年歌唱家参与了我们剧院的演出。”

  除了学院和艺术机构的努力,青年艺术家也应珍惜学习、演出的机会,不要因为谋取更多的眼前利益而耽误艺术深造的时机。“在排练中,一些歌唱演员常临时缺席,有的今天能来,明天来不了,或者后天才能来;有时正排练着,演员就要去外地演出,甚至男高音突然不辞而别,因为要去参加别的商业演出。”库恰说。

  不少剧院负责人对此情况深有同感。他们认为,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必须每天学习、练声,不然就没有办法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可他们现在事情太多,时间排得太满,对成长很不利。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