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海底捞月》打响国内“零演出费”第一枪

时间:2013年03月21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杨浩鹏
0

《海底捞月》演出剧照

    春节前后,一场投资仅80万元的武汉方言小成本喜剧《海底捞月》引爆江城演出市场,以两个多月连演60多场的骄人成绩吸引了国内众多演出商的关注。从3月下旬开始,《海底捞月》即将巡演江浙沪等地,演出运营方武汉市演出公司在巡演中采用的“零演出费”模式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讨论。据了解,这是国内演出市场上首次出现演出商“零演出费”模式。

  从武汉走向全国

  武汉说唱团最新创排的武汉方言贺岁喜剧《海底捞月》一经问世便搅热了武汉的演出市场。自武汉剧院去年12月13日《海底捞月》首演开票以来,在连续两个多月60多场的演出中,此剧一直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火爆票房表现。

  在武汉说唱团团长陆鸣看来,《海底捞月》的成功,除了归功于演出运营商武汉市演出公司成功的运作模式,还与这部戏的剧本息息相关。“它以贴近老武汉人的生活收获了良好的口碑。让年轻人在笑声中了解到了老武汉的历史文化,直接戳中武汉人的心窝子。”据了解,仅经过短短20余天的宣传推广,武汉说唱团以80万元投入编排的这出戏,还没有首演就接到60场订单,演出收入500余万元。“每日咨询电话不断,少则100多个,多则几百个。”陆鸣说,《海底捞月》票房与口碑齐飞,创造了武汉市演出市场一个令人惊讶的“票房商演奇迹”。

  “从演出现场就可以看到,《海底捞月》深受江城百姓的喜爱,在满足江城市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还繁荣和活跃了武汉演艺市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瞩目。为推动诸如《海底捞月》这样的武汉优秀剧目走出江城、走出湖北,拓宽与其他地区演出市场的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必须要让《海底捞月》这样的汉派文化优秀剧目走出去。”武汉市演出公司总经理、武汉剧院负责人王斌表示。

  据了解,在《海底捞月》第一轮演出时,武汉市演出公司就邀请了国内多个地区演出联盟负责人来武汉观看演出。虽然《海底捞月》是武汉方言贺岁喜剧,观看时会有部分的语言障碍,但由于部分地区的方言较为相近,各演出联盟负责人表示这并不影响方言版《海底捞月》的“笑”果。

  “演出结束后,我们便接到了来自长三角演艺联盟的浙江绍兴大剧院、上海艺海剧院、江苏苏州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多家演出机构的热情邀请。因此,武汉市演出公司特别为《海底捞月》演出成立了全国巡演专项负责部门,为未来走向江浙沪京豫等市场服务。”王斌说。

  “零演出费”走向江浙沪

  3月下旬,《海底捞月》正式登陆上海艺海剧院,引起了沪上媒体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也将启动《海底捞月》这个武汉方言喜剧的江浙沪试演行程。随后,《海底捞月》将正式采取“零演出费”模式在江浙沪地区巡演。

  去年4月,由武汉剧院、湖南大剧院、江西艺术中心倡议发起的中三角演艺联盟正式诞生。在中三角演艺联盟成立仪式上,武汉剧院提出了“演活剧团、激活剧场”的联盟口号。“我们认为剧团不演出、剧场没活动,不是犯罪也是浪费。”王斌表示,中三角演艺联盟成立后,剧团与剧场紧密合作,以“零场租、零演出费”的股份制模式加强演出交流,使每个剧团都有剧可演,每个剧场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据王斌介绍,所谓“双零”模式,就是演出方到外地演出不收演出费,外地剧院则免去场租并承担项目宣传和食宿,双方最终依据票房分账。“五五分成的话,卖20万元双方各分10万元,卖200元就各分100元,要赔就各自赔!”实行“零演出费”绝非易事,很少会有剧团同意。为了打开局面,据王斌透露,武汉市演出公司此次仍按包场费付款给武汉市说唱团。

  近年来,武汉市说唱团先后在安徽合肥、河南郑州和海南等地演出,反响不错。但“零演出费”还是首次。陆鸣表示压力不小,毕竟方言有地域性,外地演出得说普通话。“怎么火都火不过武汉,要是宣传不到位,票房上风险很大。”不过,对于《海底捞月》在外地的演出,编剧李冰则十分有信心。他表示:“《海底捞月》虽然说的是武汉60年,其实全中国的60年也不过如此。大的背景是一样的,大家的经历太相似了。”

  以20万元拍下《海底捞月》首演权的王斌在尝到通过创新商演运作模式赢取票房佳绩的甜头之后决定再搏一把。他认为,虽然这次是“咬牙”突破,但势在必行。“我愿意实验一把,火了,是条新路,失败了,就当是次教训!”

  “我们力求在未来的3年里,通过汉派普通话方式或打字幕方式复制出售《海底捞月》的版权,进而将汉派喜剧文化推广至全国。”王斌一语道出自己的真正“野心”。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