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岳阳县“一元剧场”:乐的不仅是观众

时间:2013年03月13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祺琪 游 纳
0

   岳阳县“一元剧场”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3月初,湖南省岳阳县影剧院花鼓大戏《屠夫状元》正在上演。记者看到,当日影剧院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观众。每当剧情进行到精彩处,剧场内就爆发出阵阵掌声。

  这是去年以来岳阳县推出的“一元剧场”。群众仅需花费一元钱,就可到县城最高档的剧场欣赏一场高水准的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是湖南地方戏曲中的一个小剧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前些年,由于公共财政支持不足,公益文化活动少,岳阳花鼓戏与当地群众渐行渐远。去年以来,岳阳县文化部门决定每演出一场花鼓戏,只向群众象征性地收取一元钱票价。

  据悉,以往每场这样的演出需花费近万元,观众每人需自掏腰包几十元,并且只有逢年过节才有这样的“美事”。2012年,岳阳县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部署,文化部门抓住这一机遇,适时开展“一元剧场”花鼓戏演出活动,确定每年演出10场左右,经费通过政府买单、企业资助、部门自筹等方式解决,既满足居民看戏的需求,同时又促进非遗剧种的传承发展。活动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当地群众的热烈反响,演出几乎场场爆满。

  “一元剧场”筹备之初,当地文化部门内部的反对声音不小,原因是岳阳县影剧院共有座位800个,票全售完也才800元钱。而一场花鼓戏演出,从服装、道具到舞美、灯光,加上演员补贴得好几千元,明显是在赔本赚吆喝。经过探索,岳阳县文化部门逐渐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剧团服务、百姓受益”的路子,即演员义务演出,文化馆和剧团再向政府和相关企业争取补贴与支持,才保证了“一元剧场”的正常运行。

  今年76岁的退休干部易绪生和老伴告诉记者,他们是看花鼓戏长大的。前些年在县城几乎看不到,感觉生活中缺了点什么。如今,只花一个茶叶蛋的钱就可以过一次戏瘾,老两口成了花鼓戏的铁杆戏迷。

  “‘一元剧场’的出现较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为岳阳县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岳阳县文广新局局长郑一夫说,“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群众看戏很难。而岳阳县的文艺工作者也面临着展示机会少、没有一个好平台的问题。‘一元剧场’的出现有效弥补了群众看戏难的缺憾,也给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最重要的是岳阳县花鼓戏有了一个固定的推广途径。”

  “过去,花鼓戏这一剧种在岳阳全县一年的演出只有几场,剧目也是几个老掉牙的旧本子。”岳阳县花鼓戏剧团团长刘望平说,“岳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以及岳阳花鼓戏演出的爆满场景让一批戏剧传承者有了一种归属感,让团里的老演员们又找到了温暖的舞台,大家排练起来都格外起劲。”

  吊嗓、化装……每次演出,岳阳县花鼓戏剧团的柳六荣总是最忙碌的人。她告诉记者,这样场场爆满、座无虚席的盛况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过。“那时,花鼓戏很吃香,人们想看一场戏很不容易,因此不管戏台搭在哪里,只要演员一上场,几百号人就端着椅子、凳子往台下一坐,没凳子的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站着。但慢慢地,花鼓戏没落了,我也感到有些失落。”柳六荣说,“没想到,‘一元剧场’又唤回了花鼓戏的春天,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重新从戏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刘望平表示:“由于以前团里经费紧张,有时候还需要请长沙市和岳阳市花鼓戏剧团的班子来‘救场’。‘一元剧场’建立后,团里的演员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专注于专业上的练习,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有了相应的进步与提高。‘一元剧场’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促进了剧团自身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何形成机制,使“一元剧场”活力凸显、常演常新,岳阳县文广新局办公室负责人易文说,从2011年开始,岳阳县将花鼓戏剧目的挖掘收集创作纳入了全县绩效考评。同时,非遗保护经费及“一元剧场”经费按一定比例纳入财政预算。除每月定期举办几次“一元剧场”演出外,今年岳阳县文广新局还将推进“一元剧场”的发展,将“一元剧场”深入社区、农村,打造成全县的品牌活动,使公共文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