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戏剧人

两会声音 | 曾小敏委员: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高质量发展体系

时间:2023年03月0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关于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建议

曾小敏

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粤剧院院长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文化强国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发展,尤其重视戏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然而,目前戏曲进校园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存在专业性不强、展现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及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我建议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体系,以高质量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一、戏曲普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地方戏曲各个剧种相继开展了戏曲普及工作,戏曲进校园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广东为例,部分高等院校把粤剧列入必修课、选修课,各地的戏曲兴趣班也成为了第二课堂的可选科目。随着青少年群体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以及参与度不断提升,参与的人数不断扩大,青少年学习更专业戏曲的需求日益强烈。在文旅部、广东省文旅厅支持下,广东粤剧院在2021年率先在广东建立了全国首个粤剧社会化考级基地,实践性地开展粤剧社会化考级,希望青少年更好地体验戏曲之美,在有难度的学习中挑战自我,在学习乐趣中找到传承的意义。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全国各地戏曲进校园等戏曲普及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成效却不尽理想,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戏曲普及的队伍良莠不齐。戏曲普及的队伍既有国有院团等专业团体,也有民营剧团以及私伙局等业余团体,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甚者是戏曲爱好者自发开展的进校园活动,虽然精神可嘉,但是艺术质量和专业程度都令人忧虑,很难给予青少年戏曲美的初始印象。

  二是戏曲普及的内容缺乏标准,由于部分戏曲进校园的团队日常演出任务繁杂,缺乏原创力,缺乏必要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甄别能力,简便的把现成的老剧目甚至是带有低俗趣味的节目带进校园展演,很难给予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三是戏曲普及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戏曲进校园的初衷是展现戏曲之美,吸引青少年对戏曲的专注。但不少戏曲普及活动出现了上台不化妆、以唱代演等敷衍对待的乱象,更遑论活动的互动性、趣味性。

  四是大部分戏曲普及的活动还留停在观赏层面,尚未开展实践活动。戏曲普及的方式目前主要是学习看表演,看完表演后提问题,或者听戏曲表演艺术家讲座等,戏曲与青少年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情感交流,缺乏系统、专业的戏曲普及教学,青少年难以实现从兴趣爱好到学习实践的转换。

  二、戏曲普及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为了更好地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建议构建青少年戏曲普及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制定戏曲进校园的标准。地方文化主管部门制定戏曲普及的资质和规范,牵头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院团承担戏曲普及任务,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助推专业院团进校园等公益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强化准入和退出机制,保证戏曲进校园的高质量。

  二是为学生打造适龄课本剧。各专业院团承接进校园项目后,要从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出发,组织专业主创团队,针对不同年龄层学生打造适合其知识范畴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本剧。由国家建立戏曲普及数字平台,把这批由政府支持打造的课本剧纳入到数据库中,使地方戏曲各剧种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库实现进校园普及剧目的资源共享。

  三是建立地方戏曲社会化考级基地。地方戏曲学习难度较高,学习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学习门槛较高,但是只有让青少年从欣赏走向实践,才能实现戏曲传承的目标。建议各地政府对青少年学习戏曲给予更好的政策和更多的经费支持,有针对性地开设戏曲兴趣培训班,建立系统性、专业性的戏曲提高课程,培养专业化师资团队进行规范化教学,并通过公益性的戏曲社会化考级,让青少年参与者通过评定自身戏曲学习的艺术水平,提高艺术素质和建立学习自信,从而把戏曲传承选择为今后职业和人生发展的道路。

  四是由政府主办青少年戏曲赛事并纳入到教育部门认可名单中。相比于其他艺术科目,学习戏曲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难度更大,青少年及其家长在缺乏鼓励机制的情况下,难以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及参加考级。从鼓励和吸引更多青少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角度考虑,建议由政府主办青少年戏曲赛事,如中国戏曲小梅花荟萃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赛事,并将其纳入“面向中小学认可的全国竞赛”名单中。针对具备优秀戏曲资质的青少年,设立戏曲专项奖学金,在升学考试的素质教育科目中进行加分,或在具有自主招生条件的高校中作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条件。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