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热点推荐

重塑观演关系、拓展演艺新空间让传统戏曲向“新”而生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宋曙琦

   越剧《新龙门客栈》火爆“出圈”、沉浸式北京曲剧《林则徐在北京》唱响北京福州会馆、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老门神”》演出了老北京的市井烟火……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院团打破传统观演形式,重构戏曲文本、创新表演形式、拓展演艺新空间。最近,在北京前门颜料会馆的小剧场里,北京曲剧沉浸式剧目《京城拍卖会》吸引了不少戏迷、游客驻足体验、观看。

  近年来,沉浸式演出逐渐发展为传统戏曲院团不可或缺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市场探索手段,这些演出敢于颠覆主流演艺空间,打破传统剧场中舞台与观众席的壁垒,构建互动的、共情的新型舞台空间。在北京曲剧《京城拍卖会》演出现场,观众走进颜料会馆小剧场的同时像进入一场戏曲梦境,或坐在“龙椅”上,或坐在《茶馆》的八仙桌旁,或坐在舞台之上,琴师坐在身边弹奏,有套圈、“拜堂成亲”这样不按套路出牌的桥段……观众在这一刻,已经不是普通的观赏者,而是身在“拍卖会”其中的亲身感受者。利用古色古香的小剧场自在、放松、恣意的特点,展现着更为多元、更趋新锐、更富拓展表现力的观演空间。

  在新型演出业态中,改编经典、重构经典的各类作品不在少数,比如越剧《新龙门客栈》打破陈规,保留“快意情仇”“江湖侠义”的前提,重构经典语境,让经典作品与当下时代碰撞,扩大了作品的戏剧张力。

  在《京城拍卖会》的剧情中,剧作者并没有改编某一经典作品,而是将多部老舍先生的名作进行跨作品、跨时代融合,在融合中实现经典名作的人文关怀和时代意义。剧中,想要拍卖剧组老物件的制片人王传志,每每想要拍卖剧组老物件时都像打开了一扇岁月的传送门,让老舍笔下的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经典人物通过新的方式在观众面前“相遇”,通过对情节及人物形象的重构与融合,书写着当代青年的梦想与现实、成长与坚守,进而产生新的精神内核。

  戏曲的演艺新空间有多业态融合、多人才集结、多类型观众、多层次观赏体验等突出优势,特别是对观众而言,在360度沉浸式的赏戏情境中,通过身体与感官的全方位体验,实现了身体、感受与空间场景、艺术表达的高度融合,达到观众个体与剧目情节的深度共鸣。在北京曲剧《京城拍卖会》开始前,进场的观众获得“拍卖本金”,并可通过套圈、互动等方式增加本金,以在每个环节中有机会拍得自己相中的拍品,每一件拍品都和每一段故事息息相关。观众跟随故事情节,不仅可以听曲儿听戏,感受老北京的独特韵味,还能学着戏中人的样子,体验纯粹的老北京市井文化;既能参与到激烈的竞拍环节,又能参与到游戏互动环节,乐此不疲、参与感十足。

  传统戏曲与时代审美的融会贯通,为一些年轻的、包容性强的戏曲剧种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为当代观众营造了新的戏剧体验。

  总之,走出传统剧场、走出传统认知,回归至戏曲本体,回归至创作初心,尝试新路径,迎接新观众,正所谓在“守正”与“创新”中寻找发展平衡,是戏曲向“新”而生的发展路径。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