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视>热点推荐

编剧高满堂:《老酒馆》的故事在心里藏了十年

时间:2019年09月02日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夏至
0

  在北京卫视播出的年代大戏《老酒馆》,由金牌编剧高满堂与实力演员陈宝国再度携手创作。该剧自开播以来收视数据持续攀升,并在上周末再创新高。如果说十年前的《闯关东》是国产电视剧史上绕不过的现象级作品,再度提笔描写东北题材,高满堂这次其实是想把故事献给自己的父亲、献给故土。

  高满堂祖上从爷爷那辈开始闯关东来到大连。他介绍,如今的大连有近半数的人口来自山东,而他的父亲就在大连的兴隆街上开了一家酒馆,《老酒馆》里迎来送往的故事一半是戏,一半则来自他父亲的生活经历。《老酒馆》的故事从风雨如晦的1928年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跨越近20余年的历史风云,讲述了闯关东来东北的小人物陈怀海(陈宝国饰)历经磨难以后,来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开老酒馆谋生计,并通过老酒馆结交抗日志士,传播抗日思想,与殖民者斗争的故事。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在父亲百年祭的时候,高满堂终于落笔开始书写这个已在脑海中千回百转的故事。他记忆里最深刻的,便是小时候父亲饮酒后的美妙时光:“我父亲每次喝完酒都会拉起他那把破二胡,唱《空城计》就是喝美了;唱《徐策跑城》,就是喝得差不多了;如果再来一出山东吕剧,这就差不多该睡了。”

  虽为酒馆掌柜,印象里父亲却从未因喝酒失态,究其原因倒并非由于酒量好,而是克制和自律。“有的人喝了酒是豹子胆,醒了酒是兔子胆。喝起酒连说话都要小声的人,是白吃白喝看白眼;而喝酒拍胸脯的这种人,也要离他远点。”话糙理不糙,父亲话中蕴含的道理影响了高满堂的世界观,乃至多年以后他将这半生的体悟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这部作品里:“我虽然没看到他的酒馆是什么模样,但是这几十年当中,他不断地描述着老酒馆里的故事和他的为人处世。这个酒馆的模样其实早就在我的心中存在,而且是光芒四射的。”

  高满堂笔下的陈怀海,既有自己父亲的影子,又进行了艺术创作,塑造了一个“中国人心中最好的父亲样板”。他在家为父,爱护妻儿;在酒馆为掌柜,关心兄弟;在好汉街是主心骨,携老扶幼、扶危救困,是《老酒馆》的核心,是那种脊梁式人物。和过去的作品有明显不同,《老酒馆》超出了一半家庭戏和社会戏的范围,而是通过戏剧情境的建构,让老酒馆这个载体成了一个特殊的场合。

  高满堂在群像塑造和叙事结构上,采用了以酒馆掌柜陈怀海为核心的多层结构:“陈怀海相当于一个稳固的主线和枢纽,来往的酒客们就是一根根纵横交错相互融合的支线,这些人物进出开合,收放自如。”在导演刘江看来,这些人物群像栩栩如生,充满了江湖气,却又将掌柜陈怀海的重情重义体现出来。

  《老酒馆》这个故事正式动笔其实写起来很快,对高满堂来说,因为这个故事在心中装了十年,所以一旦准备落笔,写起来就如有神助。这样用十年去准备、再用三年的时间去创作跟组,对高满堂来说是常态,对如今市场上的新生代编剧来说则显得“过时和老土”。高满堂说,只有生活永远能赋予自己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要想故事写得真,就得真的去感受,“我愿意让创作速度慢下来,有了原创,中国的电视剧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