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清:设立阅读基金 不能只靠政府
继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之后,又一项推动全民阅读的计划正在酝酿中。近日,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明清联合新闻出版界于北京“两会”上提出《关于设立北京全民阅读公益基金的提案》。“北京新兴的社区图书馆、民间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很看重这股力量,”刘明清昨日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他表示设立北京全民阅读公益基金,即是希望推动民间各类自发性读书活动能够向规模化、规范化、常规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刘明清:推动全民阅读,不能只靠政府
在刘明清看来,推动全民阅读,更应该发挥民间的力量,“中国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都希望依靠政府直接来做,但政府能力有限,机关就那么几个人,只靠政府无法促成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刘明清说,“政府主导的农家书屋工作,我其实就有一些批评意见。一些地方政府直接花钱去做,给农民选配的书农民不喜欢,因为钱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也涉及一些权力问题,出现了购买书目有低价书、折扣书的现象,在农村搞的文化图书室,也都落了灰尘,没人去看。”
相反,刘明清看好民间阅读会的发展趋势,“现在大量的阅读会都是亲子阅读,他们读的书完全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思维,我知道雨枫书馆会搞初中生阅读会,有一次就是读《理想国》,这多有意义,让孩子从小就埋下哲学思考的种子。但政府推动的阅读往往不会让孩子看这些书。”刘明清也认为民间阅读会实际上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一种雏形,“可以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萌芽。”
因此,刘明清联合新闻出版界提出设立“北京全民阅读公益基金”的提案,希望以此来服务、支持北京的民间阅读会,“一个阅读会长期坚持下去需要专业的培训,专家的指导,但现在没有人做这些工作,如果成立公益基金的话,就是可以把民间读书会的组织者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此外,刘明清表示公益基金还可以用于请专家指点阅读会的书目选择,奖励积极推广阅读的媒体和个人。
而关于北京阅读公益基金的设立方式,提案中给出了两种方案,一是由政府发起,各大文化出版企业参与,定向募集基金,并由各参与单位和出资机构共同推荐基金管理代表,选出常设理事会机构,另一种则同样由政府发起,但面向全市市民募集基金,成立正式的基金会,“运营的话,其实比较简单,可以吸收专业人士,让他们托管,他们会有比较成熟的办法,而不是变成政府的一个部门,政府可以审计,但不能直接来做。”刘明清说。
民间机构希望参与政府社区图书馆运营
李岩是海淀清河橡树湾的“第二书房”的运营人。“第二书房”是一间社区图书馆,除提供图书外,还开展以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为特色的读书会、讲座沙龙。李岩认为阅读公益基金首先应该用来营造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如果可以,在路牌、电视、地铁上都有关于阅读的公益广告,就会让整个社会充满书香味道,孩子上下学、人们上下班都能看到这些广告,就是对阅读的一种提醒和暗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易行。”
其次,李岩希望阅读公益基金可以给民间的图书馆提供购书基金,“民办的社区图书馆很难挣钱,像我每个月都要贴几万元,现在已经贴了一百多万了,我觉得可以直接补贴像我们这样的社区图书馆,比如他们考察图书馆的面积、性质,觉得还不错,就可以发一定金额的钱来让我们买书,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帮助。”此外还有一些硬件设备的支持,“比如给一些钱添置电脑、扫描仪,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挺重要的。”李岩说。
但李岩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把现有的社区图书馆资源激活。“我看最近有一个报道,就是新少年宫开馆,家长们把门都挤破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种资源太稀缺了。”在李岩看来,政府办的一些社区图书馆,目前并不能完全发挥效能。因此李岩希望可以让民间的专业图书馆的运营机构参与、介入到政府社区图书馆的运营当中,“就是像30年前国有企业承包制一样,某个政府社区图书馆可能有3万平米,5个工作人员,这都是需要政府提供费用的,但图书馆的效能却不高,现在就把钱拿出来,谁做事给谁钱,规定下指标,比如办卡人数要达到多少,每天人流达到多少,每天开放8小时,每年开放350天等等”,李岩认为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一定要让爱书的人做书,爱阅读的人做阅读,爱文化的人做文化。”
■ 相关新闻
朱永新:吁设国家阅读基金
实际上,提议设立阅读基金此前已有先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就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设立国家阅读基金,推进全民阅读工程的建议》,他建议每年由国家财政提供1亿元至2亿元的国家阅读基金专项资金,再吸收民间资金2亿元至3亿元,将基金用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儿童与青少年阅读,满足弱势群体阅读需求,开展阅读研究与指导等活动。
不过,昨日朱永新告诉记者,提案现在还没有得到落实,“因为当时这个提案转给了新闻出版总署去办,没有交给财政部去办,困难肯定是有,怎么说呢,有认识就没困难,没有认识就有困难。”朱永新表示未来可能会继续提出设立国家阅读基金的提案。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