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传统椅、凳约会欧洲贵族家居

时间:2014年01月0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云 菲

椅、凳、墩、蒲团、椅披、搭脑、迎手,中国传统坐具及附属构件形式多样

小屋宫的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皇后的起居室(水彩画)爱德华·彼得罗维奇·豪

  家具是室内空间的绝对主角,在室内装饰中,家具设计除了要满足人们起居生活的需要外,还体现出居住环境的完整设计风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与美国国家设计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家宅荣光——欧洲19世纪室内装饰画展”,以及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观复古典家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艺术展”近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同天开幕,两个展览以不同风格的室内装饰和室内家具渲染着人们的生活氛围,展现了中外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喜好,以及信仰和文化的差异。

  “家宅荣光——欧洲19世纪室内装饰画展”首次向国内公众概括性介绍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19世纪的室内装饰画领域,展览跨域水彩与室内装饰设计,72件水彩画由尤金·V和卡莱尔·E·绍捐赠,是美国公共机构关于此类型作品的最大收藏。展览分为10个单元,分别展示了欧洲上层家庭住宅的音乐室、起居室、书房、工作室、卧室和会客室的不同装饰风格。“凿枘工巧——中国古坐具艺术展”以中国古代坐具为展示主题,荟萃近百件来自海内外藏家的精品珍藏,跨越了自辽金至民国近千年的时空,力求细致、科学、全面地呈现中国古坐具艺术基本完整的体系和样貌,将传统文化精髓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展现出来,传达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意境。

  此次将两个展览在同一时间展出,其初衷也是为观众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地域审美在家庭陈设中的不同表现。据介绍,18世纪,随着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富裕阶层开始以王室和贵族的豪宅为模板装饰自己的房室,促进了室内装饰的繁荣。而在19世纪欧洲贵族和上流阶层中,为住宅的室内装饰定制水彩画是一项很时髦的风尚。这些水彩画被收集成册、传给后代,或馈赠给来访的皇室成员,或展览于专门的展室,见证了19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哥特式、中国风格和唯美主义风格的承递,以及从波茨坦到伦敦再到圣彼得堡的大宅中室内装饰风格的变迁。

  俄罗斯乡间别墅的客厅,3面法式大门向外敞开,配以被风扬起的白色门帘,轻型木地板用简单的几何图案铺设,狗蜷缩在沙发上的画面提升了避暑地的氛围;克卢什皇宫的葡萄牙佩德罗四世(巴西多姆·佩德罗一世)的卧室,天花板穹顶下的圆形曲线纹彩色板、带篷顶的床以及茶几都显示了佩德罗皇帝的法国品位……“家宅荣光”为观众展现了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表现,力图通过解读19世纪欧洲室内装饰风格的衍变,揭示与家庭观念相关联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而中国古代的家具艺术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纯艺术的艺术类型,且非常具有社会研究价值。家具背后隐含着大量的社会信息,反映了历史各时期文化背景、历史环境、社会风俗以及特定的生活方式,集中体现了制作者和使用者的社会观与精神面貌。此次展出的藏品或取其造型优美,或取其工艺精湛,抑或是年代久远,亦有传世罕见之物,更有地方家具风格之代表,不一而足。比如,上部镂空“福”字,中间嵌长方瘿木,下部镂空如意云头,工艺独特、整体大气的明晚期黄花梨镂空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可谓在靠背板上大做文章;皇帝和贵族们在宫外出游之时经常用到的交椅,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圈背的样式,黑漆的做工,扶手流畅,卷头自然,攒框的靠背如意开光与亮脚充满、简洁,整体形貌极具贵族气势。

  正如展览所言:“古人制器,循天地仁和之道,俯仰可察。就如椅子的坐盘框边、抹头、腿足和牙子与建筑的梁、枋、柱、雀替结构等的共通之处,一应可考,从一椅,知空间、人文、历史。我们要展现的不仅是美的认知,或是价格的贵贱之别,而是告诉观者,我们的古人曾在上面操劳、歇息,曾与之有着怎样的互动。”“‘坐’以一个动作反映出一个民族的起居文化与礼仪文化,记录着民族文明的历史。中华民族以敏锐的观察力及宽容的襟怀,由席地坐改变为垂足坐,起居方式的改变直接左右了文明的进程。”观复古典家具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在中国古代家具市场日益火热的当下,当人们把目光关注在古家具的材质而非形制上的时候,我们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希望唤起公众对中国古家具深层美学和文化含义的理解。

  由此可见,中西方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室内布局风格内蕴,将空间当成白纸,运用“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通过内部空间的灵活组合来完成对室内的布局。西方室内装饰设计奔放大胆,色彩华丽,富贵奢华。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在汉代就已经开始,自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国丝绸和神秘的东方文化源源不断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16世纪以后,西方的工艺饰品开始大量传入我国。19世纪,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同时体现在对方的装饰风格上:欧洲迷恋异国情调,“摄政时期样式”混杂了埃及、中国和摩尔人的特点;而在中国,各种西方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风格开始大量出现,西方各个时期的风格与流派得以杂陈并列,流行了近一个世纪。主办方表示,两展的内容虽不是同形同时同地同质,但其形其用,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我们可以循着传统文化的脉络,找到其间共通的元素,从而洞彻古人的生活态度、生活哲学与生活智慧。它们的共同展出,在跨时空的碰撞和对话中,令观者增加对不同文明的了解。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