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真味,取真经”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弹拨音乐节
“品真味,取真经”
——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弹拨音乐节观察
在世界音乐的多元体系中,弹拨音乐堪称“中国特色”,而且相对于中国民乐中的弓弦乐器、吹管乐器等,弹拨乐器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族群。不久前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首届弹拨音乐节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弹拨音乐代表人物、表演者、研究者济济一堂,举行了多场不同风貌的讲座音乐会,艺术展示与学术交流并重,含金量高,也系统地梳理并提出了当代(竖弹类)弹拨乐器的历史发展与所遇问题,是几十年来难得的一次行业内的大聚会。在记者看来,首届弹拨音乐节更具价值的还在于其敞开大门迎接八面来风的办节宗旨,毕竟对于民乐来讲“小圈子化”已成规多年,尤其是长期以来的“学院派”教学系统中,能够请来一些“世外高人”指点迷津,令圈里人心服口服、得到“真经”的同时,也令慕名而来的圈外爱好者们得以一览“大腕”风采,这无疑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要知道在“学院派”系统中,中央音乐学院设立的弹拨类专业就有琵琶、古筝、扬琴、三弦、阮、古琴、柳琴、箜篌八种,并分为第一、第二两个教研室。而此次参与承办的中央音乐学院弹拨教研一室设琵琶、三弦、阮、柳琴四个专业,其共同特点是“竖弹”类乐器。
“民乐的品格一直在提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把一个纯民间的艺术带进了大雅之堂,并进入了‘学院派’的教学体系中,与世界通行的音乐教育接轨,而且已卓有成就。一方面,我们是希望用‘办节’的方式能够真正展示这么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成就,也就是亮亮‘家底儿’;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让这些只是埋首练琴的‘弹拨人’或者一些爱好者们,懂得这些他们朝夕相伴的乐器的语言和真味,这有时确实需要‘高人’来点拨的;还有一点,现在学民乐的人很难再见到来自民间的老艺人了,甚至现在的教学过程中‘采风’这项都很少有人去做了,那么民乐该去哪里汲取生命的营养?这也是我们一直所担忧的”。首届弹拨音乐节的项目总监、著名琵琶演奏家章红艳说到“办节”的出发点时如此强调这几个方面。的确,从这届音乐节最终的整体呈现来讲,确实超出了期待,10场讲座音乐会、两场教师独奏音乐会和最后压轴的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弹拨声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弹拨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联合演出的闭幕式音乐会,生动、全面且深入地体现了弹拨音乐的当代风采。
讲座音乐会部分,福建安海雅颂南音社带来的南音弹拨,新疆地区弹拨乐之弹布尔与都它尔以及天津市曲艺团的北方曲艺三弦集萃及名家示范表演这三场均以团队形式向大家介绍和展示各地民间弹拨乐器发展背景和乐器特性。弹拨乐领域代表人物和作曲家、演奏家,如:在柳琴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王惠然、王红艺父女所做的《柳琴艺术的创新、发展与魅力》讲座;琵琶大家王范地带来《琵琶传统乐曲韵味之我见》的讲座,体现出老一辈演奏家对音乐语言独特韵味的掌握;乐器制作大师、已八十多岁高龄的满瑞兴老人讲述他的“漫漫制琴路”和如何赋予一件乐器以生命的心得;有着家传背景和传奇经历、现居台湾的琵琶演奏家汤良兴谈“琵琶音乐中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古琴音乐的融合与运用”;还有近年来有多部琵琶曲等民乐力作的香港著名作曲家罗永晖传授“从艺术体验到生命体悟”的创作心经……
音乐节期间的两场主题鲜明的音乐会也特别值得一提,在当代作品音乐会上,兰维薇、吴琼、赵洁、江洋、齐洁、张柳萌、邸琳演绎出《云南回忆》《昭陵六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琵琶辞》等当代弹拨乐艺术与技术交汇融合的多元形态,同时这些新生代演奏家们也一展中央音乐学院一以贯之的学术传承。随后,由章红艳、张强、郝贻凡、李晖、樊薇、徐阳、崔军淼等一批活跃于当今音乐舞台的民乐领军人奉献上一台包括《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雨后庭院》《塞上曲》等民乐名曲的底蕴深厚的传统作品音乐会。几场实为难得的音乐会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观赏,而组委会也特别开辟第二现场,进行视频同步直播,这在中央音乐学院“办节”历史上也可谓头一遭。
首届弹拨音乐节的成功举行也使得组委会更充满自信,据悉,下一届弹拨音乐节将围绕古筝、古琴、扬琴、箜篌等为主要乐器进行,相信这是一个起点,更是一次崭新的出发!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