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走出冲突和危机的伦理学

时间:2013年11月10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赵红梅

走出冲突和危机的伦理学——读《伦理学讲座》

《伦理学讲座》 罗金远 戴茂堂 著 人民出版社

  罗金远、戴茂堂合著的《伦理学讲座》一书以讲座的形式问世,逻辑线索清晰,具有鲜活的现实气息。开篇“人性的结构与伦理学的诞生”,亮出了全书的逻辑起点——人。围绕人的物性与神性、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自由性的双重结构,上篇在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与“道德人”双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将人性内部结构具体运用于治身、治业、治国的分析中,提出了法德并重、共筑全社会的伦理策略。

  “人性的结构与伦理学的诞生”作为上篇的“主题词”统摄全篇,奠定了本书的基石。“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之维”作为中篇的“开端”,顺承上篇的人性线索,进一步将情感与伦理学联系起来,突进到人的内核深处,构建起伦理大厦。西方哲学认为,人的心意功能有知情意、知求真、情吁美、意逐善。中国文化认为,人之为人在于有情有义,无情无义等同禽兽。为了更清楚地表达道德伦理的情感力量,中篇伊始就对“情感”本身进行了中西文化融合后的诠释,以正视听。正如书中关于“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之维”一讲所言,自由的情感既实现了人生的崇高又高扬了人的道德自主性。将情感大大方方地带入伦理学,通过伦理学与美学的互渗互鉴,不仅使本书具有一种热血意识,而且使伦理学具有一种诗性精神。

  中篇是本书的“中枢神经”,全篇紧紧抓住“人”这一条红线,从史学角度切入到伦理学,走向了史论结合。例如,“西方伦理学史之研究方法”“幸福与德性的二律背反”等部分无一不彰显出本书厚重的历史感,再一次印证了作者的学术个性、独创精神与理论功底。本书下篇是上篇与中篇的自然之果,全书下篇的特质是对比研究,从人性的善恶结构开始到人之情感指向的不同审美形态,作者的伦理思想在对比中自然流露出来。这正是历史线索一梳理,中西特色自显现。

  本书力图从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史、中西伦理思想比较三个层面,解读当今时代面临的价值冲突和道德危机,以图寻求走出冲突和危机的伦理学方案。其中,作为上篇的伦理学原理部分,表面上在思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实质上却包含了对现实生活诸多方面问题的伦理追问;作为中篇的伦理学史部分,表面上在研究伦理学的历史事实,实质上却影射出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呈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多样化的对话场景;作为下篇的中西伦理思想比较部分,表面上在客观地讨论中西伦理思想之间的差异与特征,实质上却表达了研究者强烈的思想意愿,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和伦理选择。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