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电影《爱·回家》:女子监狱中的爱与拯救

时间:2013年11月0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 博

  “《爱·回家》通过一位女高中生的意外犯罪,带观众来到了一个敏感又神秘的地方——女子监狱。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浓缩了各种社会问题、家庭问题,这里是罪恶的深渊,是人性的黑洞,这里有欲望、有暴力……但是恰恰是这样一个罪恶的集中营,让人找到了最原始的人性闪光点、最真实的灵魂和最淳朴无私的爱。”在由光明日报社和北京正道恒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电影《爱·回家》研讨会上,身兼编剧、导演二职的陈双印道出了影片的创作初衷。

  《爱·回家》的主人公叶小彬是一个即将高考的女高中生,家境优越,成绩优秀。就是这样一个生长在蜜罐里的女孩,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自己的父亲竟然有亲密的情人,这使得她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灰意冷的她,在酒吧喝酒时意外将一个流氓打死。于是,叶小彬开始了她的女子监狱生活。

  为了这部今天在全国公映的《爱·回家》,陈双印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五年内拍摄三个完全不同的版本;在最满意的第三版拍摄完成后,又进行了多次颠覆性的重新剪辑……“不计成本地三次重拍是因为我觉得前两个版本拍得不够真挚感人。”陈双印坦言,“与其给市场交一份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答卷,还不如多蛰伏几年好好打磨作品。”

  陈双印的努力,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肯定与赞赏。“《爱·回家》的主题是关爱与拯救,这是当今社会最需要弘扬的两种正能量。”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如是说。的确,将《爱·回家》的片名拆分开来,“爱”与“家”,无疑是整部电影最为核心的两个元素。“在影片中,回家具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回到现实中的家;第二个层次寓意心灵的归途。”文艺评论家丁振海指出,“而来自社会和父母的关爱,正是叶小彬通往回家之路的桥梁。”在丁振海眼中,影片中叶小彬悲剧的根源,正在于家庭的破裂:“影片道出了一个简单却又十分深刻的道理:父母给予子女丰厚的物质资源,其实只是表层的关爱,真正的关爱在于心灵的沟通、在于以身作则。”

  除了叶小彬,影片还着力刻画了一个女性罪犯的众生相:无论是嚣张跋扈却心系子女的监舍组长、虔诚写信祈求父母原谅的结巴女孩,还是心地善良的哑巴小偷、装疯卖傻的白发老人,每位罪犯都有着自己的心酸与无奈。“《爱·回家》是一部充满批判力量的现实主义影片,它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监狱,更是整个社会,因为监狱恰如映照社会的一面镜子,集中地展示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与痼疾。”中国教育电视台三频道总监陈宏表示。

  陈宏将《爱·回家》的特点总结为三个“美”:第一个是叙事的抒情之美。“尽管叶小彬的命运遭遇了重大变故,但主创并没有采取大起大落的叙事方式,反而以一种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别具一番意蕴。”第二个是制作的简约之美。“影片没有启用一个大明星,也没有过多地渲染视听效果,这种简约而质朴的制作方式与影片的主旨不谋而合,而演员们不露痕迹的本色表演,更是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真实感。”第三个则是正能量的回归之美。“与时下流行的一些鼓吹负能量的影片不同,《爱·回家》弘扬的是回归家庭、回归人性的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就如同阳光和雨露,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每一个观看影片的人。”

  在罪犯之外,几位狱警的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狱警并非表面上的管教,而是试图走进服刑人员的灵魂深处,打开她们的心结,藉此帮助这些世界观、人生观崩塌的女人们完成心灵上的自我救赎。“影片对女性罪犯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情怀集中体现在了几位狱警身上。”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表示,“她们对罪犯的细心观察、合理管理、积极引导和热心帮扶,正面地展示了我国监狱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态度,这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常见。”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