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斯大林格勒》兑了可乐的伏特加

时间:2013年11月04日来源:北青网作者:

  与中美合拍诞下的“中国特供版”影片相比,美俄合拍的电影《斯大林格勒》要正常得多,前者只能算个“怪婴”,中国人自己看了都难免惨然惊呼;后者至少是个面貌不错的混血儿,能看出美国和俄罗斯彼此优秀电影基因的借鉴与传承,不过,《斯大林格勒》中相互掺杂的工业化痕迹也很容易让人看出“斧凿”的牵强,对于希望一睹俄罗斯电影风格的中国观众来说,略有失望。

  《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第一部IMAX 3D电影,依靠3000万美元的投资,影片对于战争背景有一种油画般的悲怆呈现,炮火下的硝烟弥漫、子弹的尖锐穿梭、肉身中枪后的颓然倒下……在冷冷流淌的伏尔加河畔,曾经的死亡与苦难,让人感念俄罗斯民族经历过怎样切入骨髓的痛楚。

  作为同样深受战争之创的民族,中国观众很希望从《斯大林格勒》中看到俄罗斯民族自己如何去追忆200万人的伤亡与一座城池的坚守;怎样去反思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也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可惜的是,《斯大林格勒》并未能始终以史诗的格局来驾驭这个题材,影片选择了“避重就轻”的方式,打出了一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擦边球”。

  作品讲述了几位红军战士孤守一幢大楼,与其中一位幸存的小姑娘产生了生死相系的情谊;而德国军队近在咫尺,对于这栋大楼势在必得,其中还穿插了一名德国军官与一位俄国女子的绝望之恋。于是,电影的重心转而成为狭小的街巷之战,这栋大楼莫名其妙的存亡与真实历史的脱节使得故事成分中虚构的痕迹和漏洞太多。导演的目的显然是希望从无情的战争中打捞出最柔软的爱意,以此来控诉杀戮,但这种“以小见大”却带着好莱坞式的理想化。中国观众本想豪饮一杯俄罗斯的伏特加烈酒,哪怕口感粗粝点也会一干而尽,但没想到,这酒却被兑进了泛着小气泡的可口可乐,还被冠以“反战新视角”的时髦标签。

  不过《斯大林格勒》中一些情节的细腻刻画也令人动容,影片虽难免瑕疵,但却值得敬佩,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电影的努力与进步。对比中国目前电影业日益走高的投资,3000万美元能够呈现如此的效果、如此的品质,已经难能可贵,俄罗斯在挖掘本土厚重的历史文化题材、在借鉴好莱坞故事模式去包装自己民族的价值观方面都有着一种迫切学习的渴望与责任感,这一点,也许正是俄罗斯民族的高贵之处。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