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广州文艺】文联社会 艺为人民

时间:2013年10月3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乔 平

文联社会 艺为人民

——写在广州市文联成立63周年之际

  

大爱羊城·情系雅安——广州文艺界赈灾义演义捐活动

  

报告文学《超越新闻》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研讨会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

  躬逢盛世,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4周年、改革开放35周年和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广州的文艺家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家”——广州市文联成立63周年的日子。我们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的主题,举办了各类座谈会、文联主席书画联展等多种形式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以文艺家特有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生日。

  这是广州市文联第一次确定自己的生日。今年,我们专门成立了多个调查小组,通过到省市档案馆、地方志、图片社、报社、宣传部、省文联等各个单位调查论证,拜访老同志、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式,确认了广州市文联成立于1950年10月1日,与新中国同生日,比新中国小一岁。

  广州市文联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广州市文艺事业的发展史。成立以来,广州市文联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有过工作顺利开展、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也遭遇过狂风暴雨冲击、机构瘫痪的停顿时期,走过了艰难曲折但又是方向正确、坚定不移的奋斗历程。文联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至今3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欢欣鼓舞的广州文艺人着手筹建广州市文联。1950年9月30日,广州市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开幕。10月1日,广州市文联(筹)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诞生后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文艺人民团体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诞生的城市文联之一。成立以后的广州市文联积极开展联络迎接马师曾、红线女等著名文艺界人士从香港回归祖国、组织文艺家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等大量工作。1963年,广州市文联召开首届代表大会,团结和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创作和学习,积极为革命事业服务。一大批文艺家在欧阳山、陈残云等带领下分别到农村、工厂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深有影响的力作,迎来文艺创作的第一个大丰收。

  第二阶段,“文革”十年,文联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1978年。广州市委批准市文联正式恢复活动。1982年,召开市第二次文代会。全市各文艺家协会、学会、研究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广大会员,积极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各类丰富多彩的文艺展览展演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岭南特色、思想性与艺术性较高的文艺精品,为推动广州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广州市文联团结联系着33个文艺家协会的一万多名会员和5万多名文艺爱好者。

  回顾63年来广州市文联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的结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源泉”来开展工作。

  广州文艺和文艺事业发展63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宣传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国文联、广东省文联长期以来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离不开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艰苦创业。欧阳山、陈残云、秦牧、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刘仑、红线女、潘鹤、杨之光、陈翘等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生活、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创作出一批影响全国、引领时代的优秀作品。1984年,以广州个体户为故事背景的电影《雅马哈鱼档》是国内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不仅创下了8000万元的票房纪录,更被誉为“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张名片”。电视剧《外来妹》是第一部反映打工一族的电视生活片。广东音乐一度在全国独领风骚,雅俗共赏。音乐作品《请到天涯海角来》《涛声依旧》《我不想说》《弯弯的月亮》《大地飞歌》等红遍大江南北。粤剧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花月影》《刑场上的婚礼》《碉楼》既赢得了票房也赢得了专业奖项的肯定。话剧《情结》《南越王》、音乐剧《星》《西关小姐》、杂技剧《西游记》、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大型人偶剧《八层半》、国画作品《荷塘雨过》、雕塑《拓荒牛》《珠海渔女》、玉雕《仿古鸳鸯三链瓶》、象牙雕《盛世乾坤》等一大批时代气息浓郁、思想与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山花奖及国际金奖等大奖。文艺各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创出了一道富有中国气派、岭南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广州风景线”。

  63年来,广州市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动员广大文艺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当好党和政府文艺工作的得力助手。通过推动和促进中国音乐金钟奖落户广州、承办广州文艺奖、打造羊城国际粤剧节、中国(广州)大学生戏剧节等一系列活动,在丰富广州文化生活、提升广州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90年主办首届羊城国际粤剧节,吸引了全世界10个国家、两个地区、3000多名票友,消除了华侨同胞和国际友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误解。1995年参与承办“中华之声,民族之魂”首届中国星海音乐周,让人们重温历史、牢记国耻,其规模之大开创了合唱艺术史上的世界之最。2002年成功举办亚太地区管乐协会第12届年会及广州国际管乐演奏大会,管乐之声响彻羊城大地。2003年力促中国音乐界唯一国家级综合性专家大奖——金钟奖落户广州,已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龙头工程和全国重要的文化品牌。2007年与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共同主办了全国基层文联工作座谈会,推动了街道、镇及村、社区文联工作的开展。2008年,反映新闻工作者抗灾救灾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超越新闻》,展现出不屈的民族脊梁,受到了李长春同志的肯定。

  党的十八大之后,广州市文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号令,召唤着文艺家们高举文艺志愿服务的大旗,纷纷“走转改”,开展了丰富多彩、活泼多样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3月4日广州市文联成立了“一家亲”文艺志愿服务团。

  这支文艺轻骑兵活跃在广州城乡基层,令文艺志愿服务遍地开花,至今已深入各地开展60场不同规模的文艺演出、文艺支教等活动,组织各艺术门类文艺家700多人次,惠及群众近8万人次,成为文艺家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人民的重要平台。文艺家们的身影遍布在榕树下、池塘边、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加深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受到了中国文联和广东省文联领导以及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和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新多次的赞扬。

  中国梦,薪火传。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航程正在扬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大战略目标和一系列战略举措,提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沦断。广州,这个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的英雄之城,正在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文艺家的齐心协力下,广州的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奉献出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社会的文艺精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文艺工作新天地,为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