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久违了,田字格

时间:2013年10月2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赵彤

  每当看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电子答题板上的田字格,笔者都感一丝阔别已久再相逢的亲切。久违了,田字格。如我,40多岁的一代人,现在虽然也常写字,但准确地说是在敲字母。而字母,是属于另一个语言符号系统的。

  突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场上的“写手”都是初二的学生,但场边“成人自愿听写团”那10个人中同龄者不少。六场比赛看下来,统计自己的成功率不到70%。与同事、朋友谈及此节目、说到这样的成绩,得到的回应归纳起来要点有二:其一,这是一档引人瞩目的、有文化品质的好节目。其二,这档节目中涉及到的文字中,有太多的生僻字词,套用原话就是“好多字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了,谁还会用啊!”笔者以为,这档节目之所以被命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原因就在“汉字”之中。在“汉字”这个范畴之内,不仅有偏旁部首、有间架结构,还有历史、还有文明的血脉。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比赛现场,不仅有参赛选手,还有学术嘉宾。当学生甲在答题板旁冥思苦想“礌石”怎么写的时候,学术嘉宾在演播室里会介绍到中国古典演义小说中的相关点滴;在学生乙顺利地写出“箪食瓢饮”的同时,学术嘉宾娓娓道来《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如此,还有“嘎达梅林”、“貔貅”、“卿卿我我”、“考妣”等等。一场写字比赛,呈示出来的不仅仅是字样,还有文字的由来衍化、蕴藉评判,比赛就不仅仅是代表队之间的对抗了,还是场上场下观众与我们民族文化的对话。怎奈,在这种对话中,从实用功效的角度出发,面对这些生僻字,我们失语甚多。

  在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过程中,笔者常想,我们对旧词古义的生僻感,或许是我们对传统文史知识疏离程度的一种表现。这样说或许有些偏激,或许对电视台为普及传统文史知识而做出的努力有些不够尊敬。我们确实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百家讲坛》中,俗讲《论语》《孟子》《易经》“三国”等等,析义理、谈教训、取经验、树榜样,可以说中国电视节目为激发广大观众重新靠近荒疏的“五经”、“七略”开辟了路径。在竞相“至死娱乐”的电视节目比拼环境下,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样的电视文化节目对于传播传统文化只是必要的,却不够充分,也不太扎实。

  因为作为文化传播媒介,要讲大道,须要治“小学”。就是要讲求“绘事后素”。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中的“小学”,是了解、理解、正解一切文化典籍、熟悉历史、通达正途的基础。没有这个功底,不求这个甚解,在闻及“五经”、“七略”、“八索”、“九丘”时,则难免为道听途说所误导、被曲学戏谈所愚弄,以致邯郸学步、以讹传讹。

  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宣导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确实是用心良苦的。在“讲经布道”式的电视文化节目把观众讲得“经疲理尽”的情况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台可谓是为正本清源作了积极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传承好、传播好民族文化,开辟与当代中国大国地位相当的国际强势文化,不能总想着“贪大”,不能总是围着巨匠、名人、大部头而谋大。这种好高骛远的作法,其实与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相去甚远的。因为我们的文化精神,从来就是以“谨小慎微”为基础的。儒家以追求“平天下”为己任,但基础在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讲“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基础的意义上讲,创造大国文化的复兴,应该从扎实的“小学”做起。

  笔者既已把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的、想到的和期待的价值“拔高”至此,则不能不谈这档节目中存在的不足——

  田字格内,学生写出正确的汉字是可喜,但没能用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出来则是可惜的。答题板上,有通过形声造字法而推断出来的成功,也有很多“闻音生字”的胡编滥造,学生的聪明劲儿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鼓励,但“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诚实态度却无一丝表现。田字格外,不少旁观的学生因为答题的对手失误而欣喜,是人情的自然流露,却失去了对文化的敬畏,竞赛的欲望代替了求知的端心。场地之内,多见上场学生对主考官和裁判老师们彬彬有礼,却未见端坐在席位上的老师们还礼。因为有初赛,而在各省举行的初赛,得到了当地高度的重视,组织了很强的师资对学生进行培训,所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只是考试的变体,而非日常的写照。

  2013年,在我国电视文化娱乐栏目中,“好声音”依然红火,“相亲话题”依旧热络。《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现,让文化和娱乐的多样性得到充实。对家长和青少年而言,在出镜的可能性中,除了去歌厅、唱OK、秀私密之外,还有一条入书斋、啃字典、展示文史储备的道路,毕竟是好事。对国家、民族和文明传承而言,这更是件大好事。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