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天津大剧院:艺术之光点亮津门

时间:2013年10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钱程(天津大剧院院长)

天津大剧院音乐厅

去年,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首次造访天津大剧院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在天津大剧院演出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

天津歌剧院交响乐团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俄狄浦斯王》

  过去天津人要想看世界一流的演出,只能去北京,如今天津成为各地的爱乐人关注的焦点,因为天津大剧院的音乐厅音响效果是一流的,且票价相对更亲民,来这里登台表演的又都是国际上名头响亮的优秀团体,以至于很多人乘高铁、打“飞的”专程到天津来观看演出。天津大剧院近一年来的影响力已引得业内纷纷关注,天津大剧院亮了,天津的文化生活亮了,这也让其他城市的人对天津刮目相看。本报特约天津大剧院院长撰写文章,讲述他的心得感受。 ——编 者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里,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二百多人的队伍在天津大剧院创造了一个芭蕾奇迹。他们带来的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和《天鹅湖》毫无争议地成为年度中国最重要演出,《安娜·卡列尼娜》更是在中国首次露面。

  去年11月,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率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在天津大剧院音乐厅演出。吃宵夜时他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一定要挑选《安娜·卡列尼娜》这部舞剧?我说,你知道中国经历的“文化大革命”吗?他表示知道。随后,我讲了一个故事。

  那年我七岁,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听到父亲下班回家对母亲说学校要收缴书籍,凡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关的都要收缴,而我们家那时除去书也就没有什么财产了。做中学教员的父母由于出身不好,都是胆小怕事的人,当然不敢违背。一连数周,父母夜里整理打包,早晨父亲出门上班时用自行车把一捆捆书驮到学校交由红卫兵销毁。很快,家中书架只剩下《毛选》四卷和一套《鲁迅全集》。

  父母白天上班,我在家里调皮捣蛋。有一天,在接近屋顶的隔板上发现一个落满尘土的布包。够下来打开,居然是一套精心包着书皮的《安娜·卡列尼娜》!那时的我,肯定理解不了扉页上托尔斯泰充满哲理的献词:“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翻开书中的彩色插图,看到第一幅我便惊呆了——火车月台上,披着灰色大氅的年轻军官沃伦斯基邂逅蒙着面纱的安娜·卡列尼娜。

  谁能想到,命运之神安排我背着父母亲一边认字、一边阅读的第一部小说竟然是《安娜·卡列尼娜》。往后几年,我私自把书借给要好的同学,终于追不回来了。

  捷杰耶夫听后若有所思。他或许在想,“安娜”这次不可思议地来到天津也是命运使然……

  今年9月10日,天津市推出了《支持高端演出、高端展览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动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由专家组审查通过的每年12场世界高端演出将得到政府50%的票价补贴;300元以下的票将不少于全场票的50%;文化管理部门根据演出上座率兑现补贴。这意味着在天津看世界顶级演出的观众只需支付一半的价格。而马林斯基剧院这两台芭蕾舞剧恰巧成为首次实施补贴的项目。消息传出,拥到天津大剧院购票的观众均交口称赞。网络评论说,相比此前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拨款剧场、补贴院团,天津的做法导向明确、措施实际,这才是真正的惠民。

  中秋佳节,天津大剧院上演驱动传媒1999年出品的“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开票不到半个月时间,两场3200张票便一售而空。天津大剧院临时启用乐池内的加座,仅数小时,210张票又告罄。于是,天津大剧院开幕后第一次出现了站票。

  9月13日,85岁高龄的指挥家郑小瑛专程从厦门到天津为“唐宋名篇”与乐队进行前期排练。下飞机的当晚,我特意带她去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旧址。老太太贴近大门玻璃,一边用手遮住光线往里看一边回忆说,35年前,我们全团就在这家剧院的后台搭通铺住,一连演了39场仍然一票难求,创造了歌剧连演场次的世界纪录。我告诉她,汤沐海最近在天津政协俱乐部(原德国俱乐部)看到一张老照片,那里1893年就上演过歌剧,说不定天津才是中国最早有歌剧的城市,郑小瑛听后惊诧不已。

  9月23日,我们请到中国舞协主席、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到天津大剧院为马林斯基剧院两台舞剧做演前导赏。赵主席一向以直言不讳著称,她11岁从天津考上北京舞蹈学校开始艺术生涯,成就斐然,但是多年来却很少回天津。问起为什么,她说那是我的伤心之地,天津出了那么多有名的艺术家,又有多少愿意回来呢?因为天津的文化太落后,发展又太慢!可是现在,仅天津大剧院开幕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中国文艺界“大腕儿”们都来了,林兆华来了、陈道明来了、汤沐海来了、郭淑珍来了、周小燕来了、郑小瑛来了,赵汝蘅也来了!大剧院筑巢引凤,天津文化气象万千。

  有人开玩笑说,天津一直想实现与首都北京的“同城效应”,而最先实现的竟然是天津大剧院。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版《叶甫根尼·奥涅金》今年5月初在天津大剧院演出时,中国音乐界的“元老院”吴祖强、韩中杰、李光羲、刘秉义、郭淑珍、雷克庸、吴天球倾巢而动。这也是1962年中国首演歌剧《奥涅金》的全部主要参与者。6月的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首演,96岁高龄的歌剧泰斗周小燕教授从上海乘高铁来到天津;无独有偶,同为歌剧泰斗的86岁的郭淑珍教授也从北京赶来,中国歌剧“南周北郭”相逢天津大剧院。9月初,斯特拉文斯基歌剧《俄狄浦斯王》首演,作曲家郭文景、叶小纲、刘索拉、张丽达、郝维亚,甚至建筑设计大师张永和不期而至天津大剧院。9月21日,在话剧《伊莎贝拉的房间》演出现场的观众中发现了先锋导演孟京辉。敏感的媒体记者还刊发新闻特稿《打“火的”、自驾车——北京观众逆袭天津看演出》;更有天津人大代表直接呼吁:天津到北京的最后一班高铁要从22:45推迟到23:30,以满足北京观众来天津看演出返程需要。

  谁都知道纽约的城市魅力不仅在于高楼林立、地铁纵横以及第五大道世界顶级的奢侈品旗舰店。假设抽走了大都会博物馆、林肯中心、百老汇那样的文化标识,那座城市瞬间便会失去灵魂。圣彼得堡虽然不是俄罗斯首都,但谁敢小觑那座城市深厚的文化传统?如果天津的文化能够冲破观念束缚,谁又会怀疑天津的演出市场发展将有多迅猛?又将会给世界怎样的惊喜?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