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铁血兄弟》:民国版的《奋斗》

时间:2013年09月1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 壮

  日前,电视连续剧《铁血兄弟》在中央电视台落下大幕。这部电视剧以十分独特的方式切入历史叙述,把革命主题与个人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更为难得的是,这部电视剧在故事的具体讲述上多有创新。看过本剧的人不难发现,《铁血兄弟》首先是在讲述革命、讲述民族自强的历史;但同时,他也是一代青年人寻找自我、寻找爱情、寻找梦想的心路历程,你甚至可以把它看做民国版的《奋斗》。这种复线并进的基本设计,大大拓宽了作品的内部空间、丰富了剧情的可能性。

  然而,仅仅是革命历史与个人故事的结合,就能够赋予一部电视剧足够的新意吗?要知道,“革命加恋爱”的叙事模式在当下电视剧中早已被用俗用滥,甚至在民国时期的文坛上,这样的套路就已经不再新鲜。《铁血兄弟》的“剑走偏锋”,首先见于其对人物的塑造。这部剧以“反英雄”取代“英雄”,使剧中人物变得生动、立体而可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例如男一号江流,在全剧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空有幻想但软弱迷茫的少年,被父亲打出家门、被学校除名赶走,带着一副堂吉诃德般的苦脸四处流浪,而且任性、胆小,甚至动不动就哭鼻子,但恰恰是这样迷茫、软弱的少年,在时代的大潮中一步步蜕变为坚强、执著的理想者,才更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和更独特的审美效果。

  除人物形象的“反英雄”化之外,情节安排也常常是“反英雄”化的。例如江流周鲁二人雄心勃勃地要投奔革命党,结果误入贼窝,差点被劫财劫色,最后还把两个杀手太监卷了进来,把整个南洋打得天翻地覆,结果却意外地保护了孙中山先生的安全。主人公以这样稀里糊涂的方式走上革命道路,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对于这次行动,二人一直觉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始终想找机会做一次真正惊天动地的革命党。因此,当魏国在北京身陷囹圄的时候,二人自告奋勇地潜入狱中,想要“狸猫换太子”把魏国替出来。谁知魏国已经被王爷释放,二人救人不成,反而要等人来救,活生生地把“崇高”演成了“荒诞”。类似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与全剧整体的慷慨悲壮之情构成了映衬与平衡,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革命主题叙事“板着面孔”的老印象。

  电视剧播出后,曾有人认为该剧安排的“巧合”过多,显得没必要和不可信。但在我看来,“偶然性”在本剧中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简单,若仅仅用“必要”和“可信”作为标尺来加以衡量,未必合适。《铁血兄弟》的故事之所以与众不同,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用“偶然性”打破了“必然性”对情节发展的垄断。换言之,是那些不可控、情绪化的突发事件,而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生硬逻辑,在推着情节向前走;革命者们螺旋式转圈子的艰辛探索,代替了一往直前的简单想象。周鲁因月仙的毒瘾怒杀洋人,又阴差阳错导致了月仙自杀,由此误打误撞地走上了革命之路;江流为寻婉玉远赴法国,却意外地结识罗兰教授,在巴黎大学成长为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王应与若兰的北平重逢巧得近乎刻意,可正是在若兰的影响下,王应对现实产生了更深的反思,进而远走他乡,重归北平时身份已然是俄共特使“安德烈”。

  四位散落天涯的兄弟们依然重新聚首,他们的命运还是在历史大潮的裹挟中纠葛在了一起。我想,这最能够说明,一切都不是偶然,近现代历史的滚滚洪流终将把所有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归拢进同一个大圆。从这些地方不难看出,这些“偶然事件”,其实恰恰是剧中历史逻辑与个人命运的交叉、碰撞之处——这种碰撞犹如地壳板块的碰撞,它挤压起山脉,迸发出地火。这正是本剧的精彩之处:“兄弟”、“爱人”取代了“政委”,成为情节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它让历史尘埃中的往事更加真实、更加可信、更有人情味,并且具有切肤触骨的疼痛之感。这样的历史是可爱的,这样的作品是动人的。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