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铁血兄弟》——迎着曙光追梦
图为电视剧《铁血兄弟》海报。
叙事亦庄亦谐,集青春的理想和志气、情感的细腻和波折、人物的幽默和悲壮于一身
最近在央视播出的《铁血兄弟》,以创新的手法聚焦波澜壮阔的时代,勾画出一代革命青年的传奇历程。
《铁血兄弟》横跨1907年至1927年的中国历史。从清王朝覆灭、军阀割据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武装起义第一枪的打响,在大时代的风云际会中,中国青年从未放弃对青春梦想的追寻。无论是出生乡绅世家,渴望“人文救国”的进步青年江流,还是在家庭责任和革命理想之间辗转的酒楼少爷王应,以及横行霸道、鲁莽仗义的莽汉周鲁,他们虽被时代风云裹挟,失去了亲人、挚爱乃至生命,却又有幸在时代风雨中成长,逐渐认识到拯救旧中国的良方。
在叙事风格上,全剧采用轻喜剧的叙事风格,误会、巧合、啼笑皆非与时代风云下的伤害、苦难互为表里。两个高富帅的少爷加一个横行霸道的清军管带,这三个不靠谱的“臭皮匠”从老死不相往来到不打不成交。三人为筹钱资助革命,不惜合伙骗老爹钱财,折腾出一场大闹剧;江流、周鲁二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南洋,却又误入贼窝,费力虎口脱险……这种看似亦庄亦谐的历险实质仍是“生”与“死”的选择。前半段的诙谐到后半段王应、周鲁等人相继悲壮牺牲到最后江流的痛苦觉醒,落脚点仍是深沉而厚重的主题。从喜到悲,笑中带泪,两种基调的适时切换让全剧的节奏起伏错落。
依托于宏大主题,创作者将视野投放到苍茫时代,细腻地捕捉了人物在家与国、小我和大我之间的痛苦抉择,呈现出宏大主题下的“变奏”。故事戏剧性的背后是何为革命与为何革命的辨析。创作者以困惑乃至悔恨勾勒出一条辅线,揭示了主人公们一次次的思想蜕变,在责任和担当背后探讨价值和牺牲,使得人物对于信仰的执着坚守呈现出更加动人的魅力。
在情感的刻画上,该剧尝试以多条感情线来书写革命柔情。三人性格不同,却对于情感始终至真至纯,江流和婉玉格格之间的辗转流离,周鲁和邓玉秀的生离死别,以及王应和张若兰的阴差阳错、阴阳离别展现了大时代之下热血青年的情感浓度。
近年来,以《恰同学少年》、《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为代表的主旋律史诗剧,一直尝试在以往同类型影视剧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恰同学少年》创造了“红色偶像剧”的概念,《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大历史加小人物”的叙事结构,在真实和虚构中塑造史诗空间。可以说,在这两部剧的基础上,《铁血兄弟》继续探索主旋律史诗剧的创作宽度和广度。尽管全剧由于篇幅的原因,为了钩织戏剧空间,采用了过多的巧合,对于历史的演绎和推进,部分段落显得比较单薄,但仍是一部颇具探索价值的好剧。创作者用轻喜剧的方式书写革命历史,集青春的理想和志气、情感的细腻和波折、故事的幽默和悲壮于一身,展示了热血的青春梦想,也为电视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而不失思想厚度的青春正能量。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