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镖局”终究不是“武林”

时间:2013年09月0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员晓明

  《龙门镖局》刚刚热播完毕,该剧的监制、编剧宁财神就发布了要根据观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补拍的消息,再一次引起了关注和热议。

电视剧《龙门镖局》海报

  宁财神当年以《武林外传》一跃成为一线编剧,《龙门镖局》的人物也与《武林外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观众也是因为《武林外传》才去看《龙门镖局》,这一切都使得大家很自然地把这两部戏放到一起比较。这样也许不公平,但无可避免。

  《武林外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各色人物、各种事件在“同福客栈”中一一登场亮相。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在积极乐观的基调下,把人物身上的小缺点放大,引出各种各样的无厘头事件,构成一个又一个搞笑却发人深省的故事。“武林”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圆满而温情的结局,可称得上是一部情景喜剧中的精彩“童话”,得到了无数观众的热爱。《龙门镖局》一出世便戴着《武林外传》的光环,实际上它与传统的情景剧相去甚远。不拘泥古今时空的故事结构和巨资搭建的场景让该剧有着更自由的艺术想象空间和真实开阔的表演空间。可以说,《龙门镖局》更像是一部融合了武侠剧、职场剧、穿越剧、情景剧等多种类型的“混搭”版电视剧。

  与《武林外传》相比,《龙门镖局》的最大变化在于其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在创作方式、表达方式、整体风格和与社会现实结合的紧密度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变。《龙门镖局》的宁财神充满了表达的欲望。现代企业管理、言论自由、刑讯逼供、剧本审查等各种话题,包括人性、道德、法治等各类主题都被其信手拈来,以段子的方式或通过剧中人物的大段独白糅合进各个剧集,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这些热点问题经过他的再创作,或吐槽、或诠释、或辩论,既表达了其自身的立场也巧妙的点中观众的心声。这种表达方式和整体风格较好的贴合了新媒体时代观众的欣赏口味,但与此同时,如何让观众有新鲜感、能够发自内心的笑出来便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在这方面,作为喜剧的《龙门镖局》没有生硬的加入网络段子,没有为了搞笑而牺牲人物性格,对社会问题也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紧紧住抓人物,由人物性格着手,关注于人物的思维逻辑和内心成长变化,引出其对事件的不同态度及处理方式,建构出各色人物关系,并以此推动事件发展,十分难得。就像宁财神自己说的,“我可能更愿意重新返回到人物,从人物的性格、人际关系上寻找喜剧的力量,而不是从资讯和事件中去寻找”。抓住了这一点,事实上就是抓住了喜剧的根本,把握住喜剧出彩的关键点。从这个角度看,宁财神无疑依然是一名优秀的喜剧编剧。

  当年《武林外传》启用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普通观众甚至都可以看出他们最初表演的青涩。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彼此间表演的磨合,他们也逐渐伴随着剧中人物的成长而成长,成为特色鲜明的演艺明星。此次《龙门镖局》的创作班底和大部分主演是话剧演员。他们从话剧版《武林外传》开始,可算是经历了无数观众考验、真刀真枪打磨出来的演员。他们深厚的表演功底,为观众塑造了又帅又衰的陆三金、古灵精怪且武功高强的吕青橙、小贪婪的“花痴”名医邱璎珞等性格鲜明、惹人喜爱的形象。不过,演员们的表演总让人感觉到他们好像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模仿的对象。这个对象若隐若现,始终贯穿在他们的表演当中,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令观众有些许不适。此外,无论这样夸张的表演状态是导演的要求或是演员自己寻找的二度创作方式,多少有些用力过猛之嫌。在话剧舞台上,肢体动作、表情都需要适当夸张才能让场内观众感受到情感的传递和表达。而在纤毫毕现的电视屏幕上,尤其是在这样充斥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作品中,语言动作原本走的便是夸张路线,如果演员不能将自己的表演状态适当收敛,继续将夸张进行到底,结果便会给观众以突兀不适的感觉,大家时不时跳戏吐槽也是必然的了。

  《武林外传》的故事徐徐展开,不急不缓,“武林”这个大家庭的喜怒哀乐和亲情、友情、爱情都在轻松愉快的情节中不断展现。而《龙门镖局》在故事层面节奏进展过快,对白密集,有些地方紧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有的故事又让人感觉草草收场。人物层面节奏又过慢,对于人物性格的挖掘也不够,剧情进行到一半了,有些人物的性格才得到了完善。二者的失衡使得观众感觉有些剧集紧凑流畅,有些剧集则显得拖沓无聊。糊糊和八斗脸谱化、观众对白敬祺的误会,对陆三金和秋月感情戏的不买账,包括对镖局不走镖的吐槽也都由此产生。同时,片中不断出现的游戏元素,如人物动向箭头、任务进度条、游戏结果画面、《街霸》游戏的比武模式让人或多或少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觉,难免有过于追求艺术表现形式之嫌。

  宁财神曾在微博里提醒大家,“我们也曾经不好接受老白和佟掌柜的感情,不大喜欢小郭的刁蛮,甚至厌恶大嘴的胆小和自私,但在看完全剧之后,我们也因喜爱而全部接受了他们的缺点”。《龙门镖局》可能真的不如当初《武林外传》那么温情和好笑,但却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好剧、一部用心之作。这是属于龙门镖局的另一个江湖,这个江湖里真的有坏人,真的有真刀真枪,真的有血有泪有故事。

  无论如何,一场史无前例的互动式补拍和重新剪辑即将开始,我们也将有机会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龙门镖局》。但《龙门镖局》确实不再是那个“武林”,希望它能够成为唯一的“镖局”。  

  也说“酱油炒面”与“馄饨”

  ——关于《龙门镖局》的思考

  □ 怡 梦

  ◎ 观众并不是想从酱油炒面里吃出馄饨的味道,而是还在惦念着当年那位厨师心无旁骛的兴致、诚意与热情。  

  笑点不如以前多,人物不如以前有个性,故事不如以前有意思……很多观众戴着《武林外传》的“有色眼镜”审视《龙门镖局》,得出的几乎全是负面结论。宁财神说:“《龙门镖局》只是路边摊的酱油炒面,口重,管饱,非说跟你小时候的味道不一样,废话,那时你吃的是馄饨!”那么,观众说酱油炒面不如馄饨好吃属于无理取闹吗?

  客观地说,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共通的,《龙门》好与不好,都不必把《武林》当成标准。但观众对“馄饨”的念念不忘绝不是矫情的怀旧,当观众说宁财神的《龙门》不如宁财神的《武林》的时候,潜台词其实是《龙门》的宁财神不如《武林》的宁财神了。笔者以为,观众说的是创作态度。仅对比两部作品庞杂的剧情和人物,似乎很难看出名堂。不如就从主题歌中窥其一二。比起普通电视剧的主题歌,情景喜剧的主题歌承担着更为重大的任务,它最先把整部作品的喜感呈现在观众面前。“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武林》的主题歌《好久不见》呈现的是对话和问候;“满世界提交简历,找工作花了半年,真不想回家啃老,纠结。”《龙门》的主题歌《One Night in塞外》呈现的是独语和自白。至少从主题歌来看,其搞笑风格从邀观众同乐,变成了自娱自乐。

  再来看旁证。“三观自毁,节操尽碎,台词巨水,剧情超雷。”这不是网友的神吐槽,而是《龙门》预告片中的“自我介绍”;“比乡村爱情更时尚,比甄嬛传更搞笑,比武林外传更大投资,比士兵突击更多女星,比步步惊心更多发型,比云中歌、大漠谣更早播出,比迷失越狱二十四小时生活大爆炸破产女孩更懂中国。”这也不是观众的反讽,而是制作方的“自我解嘲”。众所周知,预告片的作用是把全剧的亮点在短时间内呈现给观众,吊起观众胃口,让观众想看。而预告片中的自我指涉乃至自我贬低,内里暗含的是拒绝对话,再明确一点,拒绝他者的肯定及否定。自嘲,其实很难不成为一种自我标榜。

  从主题歌、预告片这两个对作品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文本来看,其关键词都是“封闭”,那么情景喜剧最重要的“情景”,即“龙门镖局”这个比起“同福客栈”来四通八达的空间,是否有“开放”的可能?

  “镖局”和“客栈”都是集聚话语和事件的场域。客栈狭小,叙事起点低,每个人物的加入会带来新的故事,小则柴米油盐,大则天地人间,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而镖局是一个集结了金钱和暴力的模型,观众对于镖局的期待是奇珍异宝和刀光剑影,它天然地拒斥了普通人对生活琐事的讲述。而创作者为了延续“客栈”的讲故事模式,又不得不照顾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男欢女爱,故而大部分情节都指向过去,指向了这群人没有进入镖局的那个时空。镖局的四通八达又和情景喜剧相对闭合完整的空间要求是相违背的,这样的空间设置在情节发展和观众期待之间制造了一种紧张。镖局看似开放,实则封闭。

  这种“封闭”的姿态很可能是把观众拒之门外的潜在原因。今天,观众通过各种媒介获取的戏谑、搞笑的文本数不胜数,从微博段子到网络小说,他们已经训练出了敏锐的感知力。隐藏在文本之后的作者的姿态,是文本与受众能否达成沟通的先在条件,这种姿态会遍布作品的各个角落,形成一种叙事的语调或情绪,观众未必能准确说出哪里不对劲,但与文本之间交流的“不舒服”、“不流畅”肯定是人人都能感觉到的。

  自《龙门镖局》播出以来,评论者对于创作者的普遍认知是,从《武林》到《龙门》,创作者受到生存境遇、素材积累、自我定位等影响,创作风格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变通务实的成长。时代在变,人在变,两部作品的关注点、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是必然。但问题是,创作者不能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在作品中无限放大“自我”,而应该以公共的立场和视角,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寻找到个体境遇中的普适性因素。笔者始终认为,观众并不是想从酱油炒面里吃出馄饨的味道,而是还在惦念着当年那位厨师心无旁骛的兴致、诚意与热情。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