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动的书籍装帧——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
万事万物都有主语,森罗万象如过江之鲫,是一个喧闹的世界。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彼此重叠层累,盘根错节,互为纽结,连成一个网。它们每一个都有主语,经过轮回转生达到与其他事物的和谐共生,即共通的精神蕴涵。
——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
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现任亚洲设计研究所所长。1932年生于日本东京,1955年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毕业,1964年至1967年任德国乌尔姆造型大学客座教授。1970年起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以视觉传达、曼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1982年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勋章等。亚洲图像学研究学者第一人,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主要著作有《日本的造型·亚洲的造型》,设计作品集《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等。配合《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中文版的面世,“旋—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展也在北京雅昌艺术馆成功举办。
设计并非是为表层做装饰,而是必须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加之深入的思考,并进入一个有序的世界中去发挥无限想象,从而促成设计创意的诞生。万事能够追根寻源、探求其本质的这个人就是杉浦康平。
现代是“设计的时代”这一说法由来已久,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领域都受到人们的重视,以至于似乎难以找到与设计完全无关的事物或活动。设计范畴甚广,从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直到建筑设计。仅平面设计就有海报、报纸、杂志的广告制作、包装以及商标、字体设计还有与出版有关的书籍设计、排版编辑设计、装帧,还有各类宣传册设计等等,不胜枚举。近年来,与网页IT相关的设计比重日益增加。
杉浦康平自20世纪50年代涉足平面设计领域,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他以书籍设计为中心,担当起日本现代设计革新的主要角色。他不断地创造出充满独创性、反映时代先驱精神的设计新词汇。这创新的历程是对于既存形式和秩序随波逐流的否定,又具有不可动摇的批判精神,可谓真正的前卫先锋。杉浦康平的前瞻性并不在于追求新奇的表现手法,如前所述,当然也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装饰,而是让内在蕴含的深刻哲理、思想和与生俱来的那种蕴含深层意识的美相呼应。他的设计好似涌动着美妙的节奏、鲜活的生命感,向更趋丰满的境界升华。
20世纪50年代的后半期,杉浦康平初露头角,那正是日本平面设计大转型时期。在这之前的所谓设计,一般称为商业设计、商业美术,也称之为广告美术,以广告宣传为主要形式,充斥着整个设计界。当欧美一股清新之风吹进那时的设计界时,设计者们怀着对社会的使命感,开始摸索打破商业宣传中陈旧的清规戒律,寻觅新的出路,终于使包含着非商业化的、广义的视觉化平面设计语言这个新概念很快在日本扎下了根。
由此,正徘徊于十字路口的设计界,迎来了一个初生牛犊,他就是杉浦康平。设计界向何处去,怀着这份关注,不少优秀的年轻人开始进入设计界。杉浦康平的专业是建筑,由于受到全新的专业教育,属于战后新生代的一员而格外引人注目。正如美学家中井正一指出的那样:作为表现基础进入技术转移的同时,当代,美正在等待年轻人去挖掘,由此承担接力棒的,正是年轻人的任务。正是这样,以杉浦康平为代表的青年才俊给平面设计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战后派的一大特征就是以广告制作为主流的设计,杉浦康平几乎从未染指。他在出版设计、图表制作、唱片封套装帧、展会策划、图录编辑等方面,拓展了一个新的方向,使设计变得多姿多彩。此外,身为设计教育者的他也留下了不少业绩。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杉浦康平受原西德乌尔姆造型大学之聘赴德任教,正是这段经历,使他醒悟到自身的文化基因属于亚洲,并深深地反映在此后的设计之中。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杉浦康平去印度考察。以此为契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杉浦康平在日本和亚洲的图像研究上,倾注了非同寻常的热情,其成果即是对以曼荼罗为起端的亚洲传统文化的深深迷恋,通过一系列的著作以及亲自策划的展览,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多彩的艺术长卷。杉浦康平大胆地发掘一大批图像群,它们曾经是亚洲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民众心中共同拥有的宇宙图腾,也是人们在长久记忆中留下来的神话。如今,这些渐渐被淡忘的固有文化传统又重新焕发出新的奇光异彩。杉浦康平对亚洲充满深情厚意的目光始终在激励与启蒙包括日本人在内的所有亚洲人,其意义尤为深远。
杉浦康平在设计手法中注入了亚洲式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崭新的创作基础,使同时代的设计家们获得了新的灵感。当时的日本设计界将杉浦康平视为精神支柱,从中产生了共鸣和连锁反应,自然而然构筑起新的设计模式,即国际上值得称道的“设计语言共同体”,而迎来了设计的新纪元,这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