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敬拜昆仑:人文的庆典?

时间:2013年08月20日来源:北京晨报作者:

  据中新社报道,8月18日,2013中国青海昆仑山敬拜大典在海拔4300米的玉珠峰脚下举行。

  报道称,敬拜大典上,4名年轻的少年和4名美丽的少女用手陆续将五谷和鲜果相继抬上敬拜台,安放在台中央。以此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阳光、雨露、土地和粮食,感谢中华之母昆仑山给予我们博大的恩养和无尽的财富!”

  而敬拜大典的目的,“希望通过庄严、庄重的敬拜仪式去寻根问祖,展示一个古老民族文化记忆的时代传承,唤起对文化根源的认同和对灵魂家园的追溯与思考,赞颂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坚定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对此,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孙立群说:“昆仑山最主要的传说,和民族的信仰和渊源有关,特别是西方民族,比如说羌人的信仰。在传统社会中,昆仑山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人文始祖的故里。因此,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活动,通过原生态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认同,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有它的意义。不过,也不宜过分提高,甚至提升到很高的地位,这也不太合适。”

  地域文化的仪式

  大典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甚至是当地的品牌文化都没有问题,对于表现当地的文化内涵,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都是很有帮助的。

  北京晨报:青海举办昆仑山敬拜大典,引起了许多关注,在您看来,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

  孙立群:这很可能是当地的一种活动。其实各地都有这种表达对祖先的认同感的活动和仪式,可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近。昆仑山作为中国的名山,在古代人们的心中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特别是和西方民族的远古渊源有关,西王母的传说也非常多,西王母最早则是羌族崇拜的对象,而羌族则和中国很多民族有古来的渊源,特别是西方的民族。所以西王母也成为许多民族崇拜的对象,甚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炎黄二帝一样。所以,我感觉这样一个敬拜大典,还是有它的意义的,至少比那些牵强附会、刻意编造的复古大典要有内涵的多。

  北京晨报:它对“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坚定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没有作用呢?

  孙立群:其实这样的大典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甚至是当地的品牌文化都没有问题,对于表现当地的文化内涵,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都是很有帮助的。但是也不宜提升到太高的地位、把它的意义无限放大,这样也不太合适。

孙立群:没有未来的怀旧是堕落

  筑起高台,架起大鼓,敬献五谷瓜果,人们载歌载舞,向大山虔诚敬拜……原始的仪式出现在现代社会中,尽管有它存在的意义,或者举办者自有初衷,但总给人一种光怪陆离的感觉。因此,尽管各种祭拜仪式层出不穷,但也往往会引来人们的批评。

  传说中的人文渊薮、神仙故乡,究竟在现代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而流传自远古的崇拜仪式,重现于现代文明之中,又究竟代表着什么?

  孙立群说:“对祖宗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固然重要,也可以自豪,但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没有现在的幸福感,没有对未来的憧憬,只有对过去的怀念,不是自信,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

  文化与现实的不同

  现代说昆仑山,实指昆仑山脉,但在古代人们的心中,传说中的昆仑山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

  北京晨报:经常能看到不同的地方举行祭拜、敬拜等仪式,这些仪式的意义是什么?

  孙立群:人类从远古开始,就有表达对祖先、神灵、自然等对象的敬畏、崇拜的仪式,这样的仪式中外各个民族都有,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很多远古崇拜的痕迹,比如我们看红山文化中的祭坛,还有很多远古文化中的祖先崇拜物,今天都有遗留。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多神的国家,各个地方崇拜的对象也各有不同,当然,也有一些普遍的,比如西王母,西王母过去被誉为华夏的母亲,位列人文始祖之一。而最早或者说最崇拜西王母的渊源,和羌族有关,羌族则是西方民族的远古源头之一。所以,这样的崇拜仪式,其实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北京晨报:对于昆仑山的位置一直都有争议,您怎么看?

  孙立群:确实如此,现代说昆仑山,实指昆仑山脉。但在古代人们的心中,传说中的昆仑山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人文渊薮也好,神仙故乡也好,说明在民间有非常深厚的信仰和非常崇高的地位,这也是我觉得这样一个敬拜活动有它的意义的原因。

  曾经被扭曲的崇拜

  祭祀活动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它本来的地域特色,保留原生态的仪式,不必刻意添加太多人为的东西。

  北京晨报:在历史中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祭拜大典,它的演变又是什么样的?

  孙立群:原始的崇拜,最早源于敬畏,人们对天地自然,祖先神灵等的敬畏,但是后来慢慢被政治所利用,成为历代专制王朝稳固统治的工具,其实类似的现象很多,许多文化传统都曾经有过同样的经历或者命运,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吧。

  北京晨报:原本单纯的文化仪式被赋予了太多人为的因素?

  孙立群:古代社会中许多政治性的祭祀活动,确实如此。不过民间的祭祀,仍旧还保留着不少原生态的内容,甚至一直流传下来。

  北京晨报:是否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呢?

  孙立群:我觉得这样的祭祀活动也并非不可以举办,当然,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它本来的地域特色,保留原生态的仪式,不必刻意添加太多人为的东西,这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的。

  祭祀在现代的意义

  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放弃历史,也放弃不了,过去是我们的来源,未来是我们的去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北京晨报:说起祭祀,总会感觉很原始,在现代社会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孙立群:在现代它仍旧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对祖先的认同,对文化传统的认同等。当然,这是在弘扬健康积极的价值的前提下。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放弃历史,也放弃不了,过去是我们的来源,未来是我们的去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北京晨报:很多祭祀活动都会引来批评,为什么?

  孙立群:实际上,祭祀活动应该掌握一个度,首先不要过分地人为化,甚至编造并不存在的历史去夸大它的意义,这就会引来人们的反感;其次,也不要过分商业化,本来属于精神世界的仪式,过分追求商业效应也使得它失去了原本的纯洁性,人们当然不会喜欢这样的活动。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挖掘到那些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人的东西,真正能够一拿出来,别人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价值的东西。

  北京晨报:有批评者提出,类似的活动往往把一些表面的、皮毛的形式,当做民族的骄傲,却恰恰放弃了这些形式背后的文化和价值?

  孙立群:确实有这样情况和问题,我们文化的根源、我们的文脉究竟应该如何传承和延续,这是许多人思考过的问题。事实上,形式总是在变化,而形式所代表的价值和文化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仔细梳理和思考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天真正需要做的,需要去寻找的,而不是总在仪式、规格上去做文章。

  北京晨报:那么要怎么做呢?

  孙立群:最近我们也还在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究竟缺什么?不可否认,我们的传统确实源远流长,但民族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今天依旧有待于挖掘,挖掘到那些真正能够代表中国人的东西,真正能够一拿出来,别人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价值的东西,而不是现在这许许多多穷人乍富一般的表现。

  未来比过去更重要

  过去不能忘记,现在不能放弃,未来需要憧憬,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真正有无穷的生命力,才真正能够让人们自信又自豪。

  北京晨报:您谈到类似的祭祀活动不宜提升得太高,真正能够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是什么?

  孙立群:凝聚力不单取决于对祖先的认同,更多取决于一个民族自发的创新性,取决于民族是不是能够健康地发展,民族的生命力在于向前看,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民族,才是更有凝聚力的。不能仅仅沉湎于怀旧,沉湎于我们的祖先怎么怎么样。要看眼下,要对未来有自己的理想,发掘内心的创造力。

  北京晨报:又该如何看待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问题呢?

  孙立群:也都是同样的道理。对祖宗的认同,确实可以让我们自豪,但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则更加是自豪的根源。过去不能忘记,现在不能放弃,未来需要憧憬,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真正有无穷的生命力,才真正能够让人们自信又自豪。所以,一定要给人幸福的现在和美好的未来,不给未来,只有过去的民族,它的生命力会有多强?不言而喻。简单一点说,一个人现在过得潦倒不堪,对未来完全没有期待,他能够自豪的仅仅只有自己的祖先,这不是自豪,而是一种堕落,也不是自信,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相关阅读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神仙的祖庭。传说山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昆仑山顶是黄帝的帝之下都,有开明兽守门。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西部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并被后人附会出很多传说,如《穆天子传》中和穆王的故事,《汉武帝内传》中赠与武帝仙桃等等。

  传说中的昆仑山位置一直有争议,如昆仑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等种种说法。

  传说中的昆仑

  昆仑山脉: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从东向西绵亘2000公里,西起塔吉克的帕米尔,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

  昆仑仙山:位于青海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后因变故逐渐隐出。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于此地修建“昆仑道观”,至1930年建成一进五院,前后八卦规式的、坐北朝南的“昆仑万神宫”群落。观外有牌坊一座,上书“昆仑山”三字;山门楼书“万神宫”三字;第二院为观音殿;第三院正北为“太极殿”,东西两侧各建神客殿、待神殿及钟鼓楼;第四院正北建有“三清殿”,两侧建单腹腰式的“八仙观殿”和“七贞祖殿”各三间;第五院正北为“玉皇阁”。“文革”中被毁,于1998年和2012年分别重修。

  现实中的昆仑

  孙立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