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者在行动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者在行动
城市是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
□ 廖 恳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
在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的成立可以说恰逢其时。文艺志愿服务以其较高的专业特点引领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具体到城市文联如何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上,我认为,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是当前我们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文艺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已经开展的项目中,如文艺培训、文艺支教,其开展活动的场所大部分在欠发达地区,但从长远看,在城乡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更多的文艺志愿服务应该发生在城市,城市的社区、公共设施,如博物馆等类似的地方肯定会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最重要的平台。同时它也是我们文艺志愿者最重要的来源。
从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来说,一定要广泛动员不同门类、年龄、不同行业的文艺志愿者,并非只有专职文艺工作者才能加入志愿者团队,文艺爱好者、很多有艺术特长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我们要考虑两方面因素,既要服务社会也要服务我们自己的文艺工作者。在文联常态化的文化惠民活动中,志愿者要为人民群众奉献精神食粮。而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在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当志愿者平台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能在志愿服务中受益,让他们的工作、生活,尤其是艺术上有一定的成长和提高。在项目的周期上,可通过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达到长短兼顾。比如可以把服务范围扩大至社区、村镇、学校、企业等各个群体,服务人群也可多样化、多层次,这样既可以做长期项目,也可以做短期项目。尤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更加方便参与,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采取就近原则开展志愿服务。在政策支持方面要争取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同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文艺有个特点,好多艺术家有强大的社会资源支持,那么把这些社会资源用好了,支持公益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书画作品的拍卖也可以作为志愿服务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文艺志愿者服务是文联重要的创新的工作手段,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文艺志愿事业,我们也希望成都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经验,供大家交流。
(本报记者根据廖恳在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成立大会暨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工作培训会上的讲座录音整理)
在成都市第七届“美丽心情”优秀舞蹈展演惠民演出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欢喜不已 刘 勇 摄
终于找到了
自己的精神家园
□ 陈 岳
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团长
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著名主持人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老祖宗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们也常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其实就是志愿者秉持的信条。
对于“志愿者”这三个字的理解,我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它的含义,然而在我们周遭,却常常出现心有余而力无处发的尴尬情形。社会在进步,相当多的朋友渴望将一己之力服务社会,造福社区,可是,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常常没能出现在地震的灾区,我们无法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灾区重建的房梁。所以我常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为我的乡亲,为我的同胞奉献绵薄之力?
身为一个媒体人,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些年来,我一直志愿做一名国学推广人,我期盼当下的青少年能静下心来吸取古人以大智慧归纳概括的做人道理。每天清晨,我会和我的同事们一起诵读《弟子规》。《弟子规》有云:“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今日细想,这不就是志愿者的精神基础吗?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园——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你,我,他(她),带着一份大爱走到一起来,我深信,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为己任,自觉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我们将自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在造福他人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修为,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文艺志愿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的成立正当其时,愿成都文艺志愿服务的春雨滋润巴蜀人的心田!
我骄傲,我是一名文艺志愿者。
贾赟昕今年8岁,在成都书画家于都江堰市胥家镇大林社区开办的少儿书画培训班中,
她是最有灵气的一个孩子,她说:“要用老师送她的毛笔描绘美好新家园。” 刘 勇 摄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
——成都文艺志愿者的奉献、分享与快乐
□ 本报记者 丁 薇
在“为农民照相——摄影作品进万家”活动中,成都摄影志愿者在邛崃夹关镇为村民照相,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照相 杨成农 摄
今年5月23日,中国文联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此时,全国的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一呼百应地,时刻准备着要为祖国的文艺事业贡献一分力。成都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最先行动的城市,在7月31日率先成立成都市文联所属的文艺志愿服务团。记者在深入成都采访的几日里,收获了许多感动,感同身受了成都文艺志愿者心中那团热烈的、20多年从未熄灭的火焰。有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如今成都文艺志愿服务团是要把这些散落在四处的星火都聚在一处,在他们足迹可以到达的地方,散发热量,照亮他人,温暖彼此。
在记者刚到成都的当晚就见到了成都市文联的巡视员王琦,她拉着记者的手说:“我们文联的这套班子虽然刚刚组建没多久,但是我们信心十足,要在成都干一番事业。”王琦从小生长在北京,是地道的北京人,梦里都想回家乡,这次留下来就是为了那些和她一样想为成都文艺出力的师友。之前知道叶浪这个人名是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赈灾晚会上,姜昆等三十余位艺术家朗诵的诗词《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是出自叶浪之手。今年4月18日,他从成都市委宣传部调任市文联担任党组书记,5月28日被推举为成都市文联常务副主席。与他搭档的成都市文联主席朱树喜曾担任过16年的成都市文化局局长。有人说,他们俩定将成为成都市文联最强有力的支撑,令成都文艺重新崛起。于是,成都市文联艺术家和工作人员现如今身上那股子使不完的力气和精气神似乎找到了解答。他们加班、行色匆忙、亢奋、激动,其状态一改四年前记者对成都市文联的印象。
叶浪认为他在这个时候调入文联是一件幸事,文艺志愿服务就是摆在他面前的机会。自中国文联成立了文艺志愿服务相关机构以来,叶浪很认真地研究和学习了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的讲话,并与十八大报告相结合,重点部分还做了摘要。他认为,文艺志愿服务能够成为推动基层文联建设的新的有力引擎,它的提出也恰逢其时。他很兴奋,组织成都市文联进行了为期两个月,横向、纵向的调研,向中国文联,各省、副省级城市文联学习经验,也向成都市其他人民团体学习经验。在认识到成都市文联现状和低迷形势之后,叶浪撰写了长篇分析报告,分析了原因,明确了任务,并把成都市文联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建设项目放在了文艺志愿服务上。从他为文艺志愿服务团提出的口号中,可以对他们从事文艺志愿服务的心境了解一二:奉献、分享、快乐,这几个字就印在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团长陈岳肩扛的那杆红色大旗上。
“是文艺志愿服务把大伙儿凝聚在一起”
在与艺术家的交谈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们做志愿服务已经20多年了,只不过就是没有组织而已,现在好了,这个文艺志愿服务团把大伙儿都凝聚在一起,我们再也不是单独作战啦!”自然,记者问的最多的问题也是为什么会这么多年自觉自愿的搞文艺志愿服务。答案有很多,但终归有一点是逃不开的,那就是因为心中有爱。
刘芸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的获得者,曾任成都市川剧院院长、市剧协主席。作为志愿服务团戏剧分团团长,最让她感到难过的是,戏剧观众的断档和流失,“很多年轻观众不愿意走进剧院,也对戏剧尤其是戏曲不感兴趣”,所以对于刘芸来说,志愿服务的意义在于传承。在她还在任成都市川剧院院长时就在川剧艺术中心悦来茶园搭了个戏台,召集了一批戏曲演员每周六下午两点在那演出,只收观众几块的茶钱,带着小孩来的就不收钱。刘芸说这个活动从未打过广告,也不售票,场场爆满,这让她很欣慰。为了发展戏曲事业,她带头无报酬为中小学幼儿园送演出、为大学生送讲座等等。在她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她的队伍当中来。20多年来,刘芸在每年的重阳节都去敬老院为喜欢戏曲的老人家们演出,直到现在。
刘芸还与当地电视台联合策划了梨园秀主题演出,每年一届,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晚会囊括了川剧、越剧、话剧、皮影木偶、京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参与演出的既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有老年人,当然也请名家,这种综艺演出会逐渐地培养出一大批爱看戏的观众群”。晚会的形式也很多样,策划过选拔赛、也邀请过老年教授合唱团,残疾人团体也登上过梨园秀的舞台。最让刘芸感动的是大家对这个晚会的支持。南方的冬天总是又湿又冷的,“第五届的梨园秀恰好在1月份准备,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小学部9岁的干语嫣与她的伙伴们为了把节目表演给我看,早早化好妆、穿着小辣椒样式的服装,光着小胳膊,一次一次地表演给我们看,我生怕孩子们着凉了,心疼他们,也被他们感动”。
作为传统艺术的书法也同戏曲一样有着一种令人神往的韵味,成都市书协主席舒炯乐在其中。他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应该将它发扬光大。”每到春节为周边的村镇写春联已经是成都市书协的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对于书法家而言,这是一种切磋交流。看到群众那么喜欢,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种释放,同时分享我们写书法的快乐。”舒炯说,“有的村民拿了春联也舍不得往墙上贴,收藏起来,看着他们这么珍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确实很受感动,哪怕手写得僵硬也心甘情愿。”成都市书协还用抽签的方式,将一千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真正送到了一千个家庭的手中,舒炯说:“有很多群众对书法喜爱,让我看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希望。同时政府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少年儿童书法教育的力度。”
“因为他们需要,所以我就来了”
成都市书协副主席赵安如告诉记者,去年夏天成都市文联发动50位书画家深入到都江堰市胥家镇大林社区开展少儿书画培训,教他们“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中国字”,用画面描绘美好新家园。为此,大林社区成立了书法、国画两个班,每个班50人上下,“老师们轮流去上课,一周上两次,孩子们很喜欢,每次上课都早早就等在教室门口,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们应该早点去,应该常常去。不过孩子们开心,我也跟着高兴。有几个孩子学得很快,是好苗子。”书法家王德育对记者谈他去上课的感受。他还建议,成都市文联能组织编印适合短期培训的教材,这样老师轮流讲课的时候也方便沟通,以便课程能顺利衔接。
和这些书画家一样,喜欢走到大山深处的还有上千人的摄影家队伍,他们扛着摄影器材、打印机还有相框,跋山涉水,真真正正地走进农民家中,为一万三千位农民拍照,浩浩荡荡的摄影大军深入基层100多次,可以说是一大壮举。他们曾经用了一天的时间为一户住在山上农家拍照,“还记得那日大雨,等摄影家们把器材和打印机都运上山的时候,看见住在里面的就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媳妇,很感慨,我们为他们照了很多张,不满意的就重新来,直到满意为止”,有的老人家80多岁了,这次拍照居然是生平第一次。成都市摄协主席龙绪明说,他们每走过一个家庭都要为农民朋友登记住址联系电话甚至是身份证号,到活动结束的时候,登记册装了满满的5大箱,他们很有成就感,“我们是真正的把摄影送万家了”。成都市摄协从1985年7月1日创办《摄影报》那天就开始做公益了,这张报纸的中缝常年打着公益行为的广告——免费赠阅《摄影报》,长年累月搞全民摄影活动,评选爱心摄影人,为他们颁奖。爱心摄影人中最小的才8岁,刚上小学没多久。今年雅安芦山地震,成都摄影家也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龙绪明说,“2010年搜狐网做的一次网上调查让我很震惊,说88.23%的网友认为现在所谓的‘艺术家’对社会没有贡献,这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
成都市曲协主席张徐曾记得在他还年轻的时候深入中越战争前线为战士演出,“那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场面好大,有几万人,漫山遍野,山头上,到处都是人,望不到头,我们拿着扩音器表演的时候,除了我的话语声,真是没有一丝杂音,好像在对着一个空旷的山谷演出,那个时候谁掉根针,肯定都能听见了。那时候打仗,文艺作品对于前线的战士鼓舞作用,还是很厉害的。”张徐回忆说。5·12地震的时候,张徐带队去给灾区的小朋友演节目,小朋友笑了,站在一旁的老师却哭了。老师说,这么多天了,她第一次看着孩子们真心的笑,这么开怀。张徐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们的重要,他带着队伍一场接一场的演,在灾区,孩子们的笑声带给人们些许宽慰,哭声也显得不那么的凄凉。成都文艺志愿服务团成立后,张徐当选曲艺分团团长,对他而言志愿服务没有上升到什么理论高度,他说演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需要,我就来了”。
自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成立后,截至记者发稿时,报名申请志愿者已有269人,志愿服务机构有12家。“8月1日开始就有市民不断拨打热线,询问有关文艺志愿者的事情。”成都市文联具体负责成都文艺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机构的事业发展处副处长刘勇告诉记者,市民们的反响超过他们的想象。在申请志愿者的热线电话中,一个来自成都市司法局直属机构——成都公证处的电话最引人注目。“我们愿意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意见,为志愿服务、捐赠义卖等活动提供免费公证,为演出排练、书画展览提供场地……”成都公证处书记向海平致电表示愿意以“成都公证处”名义申报志愿服务机构。此外一位76岁成都女作家成为截至目前报名参加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这位名叫李林樱的报告文学作家,早已身体力行从事文艺志愿活动很多年。2011年,她创作20余万字的纪实作品《都江堰向您报告》,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林樱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仍坚持数十次赴实地采访,记录了都江堰市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各个方面情况,仅采访笔记就达40余万字。李林樱说:“其实我就是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人,这个社会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追求,别把钱看得太重,别把‘快餐文学’当成文学艺术的全部。”光亚分团在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成立仪式上显得与众不同,这是第一个由社会力量参与组织的志愿者服务分团。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作为团长接过志愿者服务大旗后说,开学后光亚分团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赴美国凤凰城参加学生艺术节,把成都文艺传播到海外!看到成都这么多有识之士纷纷加入文艺志愿服务的队伍,记者也对成都文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