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写意中的楚汉争雄

时间:2013年07月0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沙 凡

大写意中的楚汉争雄

——简评大型原创音舞诗剧《汉风华章》的艺术特色

  日前,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出品的大型原创音舞诗剧《汉风华章》在南京上演,获得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该剧以“楚汉风云”、“文华盛世”、“天地祥和”三个篇章表现了从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到刘邦登基建立大一统汉朝帝国,在百族文化基础上创立汉文化,社会发展进步、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汉风华章》作为音舞诗剧,要在短短的八十分钟时间内以肢体语言为主要的艺术手段,把从战国末期到西汉这一段复杂的历史情节和众多的历史人物表现清楚,让观众看得懂,其难度要比文学艺术和口语艺术大得多。以周冬鸣领衔,吴笛、胡永民、曹曙林、苏良明等艺术家组成的主创团队,彰显出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能力,没有拘泥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的摹写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对历史进行选择、概括、加工,以适合音舞诗剧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质为原则,选择了大写意的艺术手法。全剧以“大风歌”的雄豪气概为线,以人们所熟知的楚汉相争最为惨烈的垓下大战为启幕,以汉军的十面埋伏、项军的四面楚歌、虞姬的生死凄婉缠绵、项羽的乌江悲壮自刎、刘邦登基建立大汉王朝、百姓男耕女织休养生息的锦绣盛世、为社稷稳定公主洒泪惜别赴异域和亲、汉朝最终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等板块为珠,串联详略得当,笔触洗练而又浓墨重彩,叙述的历史漫长而脉络清楚、呈现的场面宏大而细节生动、塑造的人物众多而性格鲜明,审美情趣跌宕起伏,具有高度凝练概括的史诗风格。

  汉高祖刘邦这一人物是贯穿《汉风华章》全剧的灵魂。这个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与否,决定该剧成功与否。该剧主创团队在尊重历史基本事实的前提下,通过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分析、概括,在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落以精彩之笔墨,以高难度的跳跃、旋转、翻腾、控制等技巧,构建刚劲豪放和俊逸儒雅兼而有之的舞蹈语汇,立体地、多侧面地将一个性格鲜明、情感丰富、形象完整,具有音诗舞剧独有艺术特质的刘邦呈现在观众面前。如刘邦在垓下大战指挥金戈铁马厮杀的统帅谋略,在万众欢呼盛大汉典行礼登基的帝王威仪,在返乡大宴父老乡亲击筑吟唱大风歌的忘情豪放,在与百姓欢愉同乐“汉街百戏”的平民本色,在挥泪相送公主异域和亲骨肉分离的父女情深等都表现得生动准确。尤其精彩的一笔,是项羽自刎于乌江后,刘邦解下自己肩上的披风,轻轻地盖在项羽的遗体上。这个历史上并无记载的细节,通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魅力,把刘邦、项羽这两位曾为结义兄弟,后为各自政治主张而叱咤风云、生死搏杀的一代枭雄,惺惺相惜的情怀展示得令人震撼,同时也是两汉文化核心内涵之一“有情有义”人文精神的生动注解。

  人们常用“吴韵汉风”来概括描述江苏的文化格局。“吴韵”是指古代吴国传承至今,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汉风”是指两汉时期传承至今,以徐州为中心的汉文化。就两者在全国、全省的成就和影响而言,曾有“吴强汉弱”的失衡之说。《汉风华章》的问世,一是以江苏一流艺术水准的大气磅礴、雄浑豪放、内涵厚重,与“吴韵”的江南丝竹、吴侬软语、典雅婉约形成强烈对比;二是以汉文化使得中国最大的民族被称为汉族、文字被称为汉字、语言被称为汉语的重大史学意义和文化定位;三是《汉风华章》对传统汉文化的精神价值注入现代文明的元素,鼓舞人民大力弘扬“敢作敢为”的创新精神和“有情有义”的道德情操。这三者结合,托起“汉风”这个江苏文化的半壁江山异军突起,与“吴韵”各展风采,比翼齐飞。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