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彩墨塑万象 慧心悟天机——漫谈孙恺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心性

时间:2013年06月0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刘大为

在祖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艺术创作之活跃繁盛能与当今时代媲美。在美术领域里,传承至今的中国画创作更是彰显出了前无古人的蓬勃生机与空前活力。...

 

  ▲孙恺简介

  孙恺,曾用名孙元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入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兼培训部部长,中国书画年鉴理事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彩墨艺术研究院院长。2010年至2011年任全国第八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展览办主任兼展前创作班班主任。

  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获奖及参展情况:金奖一次(“中华杯”中国画大展);银奖三次(第十二届全军美展;全国第二届和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展);铜奖一次(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展);获全国大展优秀作品奖和特邀多次。

 

  辉煌的时代气象营造了繁荣的美术氛围。

  在祖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艺术创作之活跃繁盛能与当今时代媲美。在美术领域里,传承至今的中国画创作更是彰显出了前无古人的蓬勃生机与空前活力。作为艺术范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画正以她深厚的文化内涵、独具魅力的时代感染力带给国人一种全新、向上的思想鼓舞与精神享受。“笔墨当随时代”,我们的画家不再是明清时期的个体文人画家,他们笔下的作品也不再是远离现实、闲云野鹤般无关民族命运的个性文人抒情载体。当今社会,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诸多中国画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印记与历史圣责。

  近二十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画坛的女画家孙恺,就是一位有着远大理想、全身心投入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勤奋之人。孙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四年大学的学习期间,她利用所有空余时间游学于张仃、沈鹏先生门下,刻苦钻研书画艺术。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她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在两所中国美术最高殿堂,她接受了最正规最系统的美术教育。在中央美术学院七年的学习期间,在诸多老师的指导下,她临摹了大量的历代名作和传统壁画。一九九八年,孙恺又参加了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从此,她在继承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岩彩绘画技法、材料和色彩构成。所有这些正规严谨的训练与研究,为孙恺日后的中国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览孙恺二十余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家在不同时期所经历过的不同创作心迹。

  从孙恺的工笔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对于自然物象的观察是细致入微、异常严谨的。她的精神世界则是非常博大的。从她的工笔人物及花鸟作品中可以看到,她笔下物象的造型、线条、色彩已经达到了一种运用自如的境界。无论是清新典雅的花鸟、人物,还是厚重凝练的山水画,在她的作品中似乎随处可见唐、宋、元、明、清传统的影子。这与她长期研究历代精华,倾心温史是分不开的。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工笔画和岩彩画作品中没有丝毫的匠气、滞气、刻板之嫌,洋溢着一种清新、高雅、平静、灵秀之气,这在工笔画领域中是很难达到的脱俗境界。

  在山水画的学习、创作中,孙恺始终坚持了师古人、师自然、师造化的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她始终以南齐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为准则。一个真正的画家所创作的作品从来都是以激情作为支撑的。激情来源于生活,激情来源于感动。一幅打动人的优秀作品应该是画家感悟生活、心潮澎湃的结晶。那些闭门造画、营造臆想的所谓画家,不管他的技法有多么纯熟,也不管他的构思有多么巧妙,只要脱离了生活的根基,只要远离了自然的脉搏,他笔下所产生的画作就一定是苍白无力与单薄肤浅的,就一定是形而上、情而下,无血无肉、徒有虚表,毫无思想内涵的素幅彩纸。这些年来,孙恺广涉名山大川及穷庐茅舍,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之心,反复体味揣摩大自然的情态意蕴,反复感受触摸老百姓的艰辛沧桑。她的写生经历不只是简单的体会自然与感受生活,她更注重了一种对自然万象深层次、全身心的彻底融入之情。她在这十多年里,写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北方太行山脉的十渡她去写生过五次,两次去写生石家庄附近的嶂石岩,多次写生平谷的京东大峡谷,以及北京郊区的燕山、云蒙山、白杨沟、棋盘山等等。太行山的郭亮、南坪、红旗渠一带,孙恺一去写生就是五六个月,从烈日炎炎的七月一直到下过三场大雪的腊月底才回家过年,一次就在太行山上连续经历酷夏、金秋、严冬三个季节。在南方的张家界,从二零零三年大年初十写生到七月二十八日,她饱览了张家界从山上到山下整个春天和初夏才肯下山。六次去黄山,从山脚写到山顶,她还写生了黄山脚下的好多地方,如休宁大峡谷、歙县地带的小桥流水人家,西递、宏村等。她也写遍了广西漓江的每一流域,如漓江的阳朔、兴坪一带的叠彩山、象鼻山、穿山、塔山、冠岩山、净瓶山、浪石奇渡、九马画山、黄布倒影、杨堤、草坪、田螺峰、碧莲峰、书童山等等。她还几次赴四川的青城山、峨眉山、四姑娘山、乐山、齐云山、九寨沟以及川西的海螺沟体验写生。近几年她的视线又转向西部的新疆、西藏一带,而且创作出一批表现大美西部的系列作品。不久,她又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热带大森林。大量的写生作品中,倾入了她对真实生活大量的有情有义的主观感受。从她连续十多年长期在深山老林、经历了多少个酷暑和严寒,以及顶风冒雪的坚韧举动中,可以窥见她对于自己所钟爱的中国画艺术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在浩瀚的美术创作大军中,谁能够真正触摸到生活与自然的脉搏,谁就能够创作出最感人、最生动的艺术作品。要使自己的作品感动别人,就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先感动自己,这是一条既简单又深奥的真理。所有的这些,孙恺用自己近乎苦行僧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了,真诚地做到了,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孙恺的意笔山水来源于她对自然山水的真实感受。她所创作的大量山水画作品,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毫不做作、毫无臆想的真情流露。艺术的难点在于艺术家个体艺术符号的确立。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绘画创作与艺术历练,孙恺终于从传统艺术之外、生活之中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她的山水画作品中彰显出属于她自己的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语汇。实现这个目标:画家要经历无数次痛苦的心灵煎熬,要体味情感怅然若失的无措和真正的形式蜕变。

  一个画派的诞生,往往依赖于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岩彩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美术色彩表现形式,出现在原始的半坡彩陶及马王堆帛画和漆画之中。及至唐代,工笔重彩则成为鼎盛一时的时代美术标志。元代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将工笔重彩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势态之下,工笔重彩又焕发出了令人欣喜的艺术魅力。孙恺近年来的中国画山水创作,在原先的重彩基础之上,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他人的没骨岩彩画法。学术意义上的岩彩画色彩体系是由纯天然矿物色、新岩矿物色、水干色、云母色和闪光色五大类组成,并结合金属箔来完成作品,岩彩画是一个自由宽泛的概念,没有过多的程式化与既定的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岩彩画已经被美术界诸多画家广泛运用到许多大型创作之中。难能可贵的是,孙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推进了岩彩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自己多年持之以恒、坚韧不怠的反复探索,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她的作品融汇中西,她的人物和花鸟,既有传统的勾线填色,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构成。在她创作的数量可观的山水画作品中,由不同颜色的颗粒反复叠加产生的那种强烈视觉效果,既具有一种意象朦胧的感觉,适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又突出了山石树木层层叠叠相加而产生的那种自然肌理特征,真正达到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为提高画面由对比而产生的强烈感染力,孙恺探索了不同矿物材料带来的刚与柔的对比效果。如颜色与箔放在一起,颜色会显得柔软,箔就会显得刚硬。又如蛤粉与矿石的颗粒用于同一画面,蛤粉显得柔软细腻,粗颗粒的矿物色就显得硬朗干涩。为丰富矿物颜料的多样性,她在写生过程中总是留意搜集各种不同的彩色矿石。每次发现她都会如获至宝,将它们从遥远的山区历经长途劳顿背回画室,然后亲自研磨、研制成纯天然矿物颜料。孙恺还认真研究岩彩与水墨的结合。中国水墨画是以水调色,而颗粒状的矿物颜料则是以胶为载体用于画面的。如何解决水色、墨与岩彩在绘画过程中能运用自如,孙恺着实探讨并下了一番苦功。她在一遍又一遍地艰难探索过程中,终于逐渐确立了属于自己的一种绘画施色方法,即用岩彩的深浅变化替代了传统国画墨、色的水性变化。以水墨笔法用于岩彩的施色造型,以用笔的方圆正侧、转折顿挫,塑造岩彩画作中变化多端的物体形象。在随后多次的绘画实践中,她精心创作的各种题材的岩彩画作品,普遍得到了美术界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近二十余年,孙恺的作品在参加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许多全国中国画大展中多次获奖,并在她辛勤耕耘的中国画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这与她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自一九九一年至今,她的作品先后参加了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分别获两次银奖和一次铜奖;在“中华杯”中国画艺术大展中获金奖;其作品先后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全国第四届、第七届体育美展,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获得建军八十五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全国第四届中国画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作为一个从事中国画专业创作的画家来说,孙恺正处于创作青春期的黄金时段。我衷心希望她在自己所热爱的中国画事业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炽烈的热情和聪慧的心智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理念,不断充实积淀内在的艺术素养。我期待着她在不远的将来,用她充满激情的画笔创作出更加震撼人心的巨作。我相信她会给我们带来更大更多的惊喜。

 

  

守望天山(纸本岩彩) 220×250cm

暮霞何处绿屏空(纸本) 68×68cm

映日处子踏清波(纸本) 68×68cm

气清更觉山川近(纸本) 196×48cm

清气澄馀滓 杳然天界高(纸本) 196×48cm

山寒心自高(纸本) 局部

流水下山皆如意(纸本) 136×68cm

西域清风(纸本岩彩) 230×210cm

西部系列之六(纸本岩彩) 50×50cm

秋实(纸本岩彩) 80×70cm

花季系列之二(纸本岩彩) 180×150cm

品(纸本岩彩) 80×80cm

花季系列之一(纸本岩彩) 180×160cm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