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吉·沙梭的第三次中国旅行
1956年阿里吉·沙梭和意大利艺术家代表团到齐白石家中拜访
新中国(油画) 阿里吉·沙梭
1956年,受中国美协之邀,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意大利艺术家访问团的团长,阿里吉·沙梭第一次来到中国,踏上了他所谓的“另一个星球”,并与齐白石见面交谈。
1995年,借由米罗画展来华展出,阿里吉·沙梭再次受邀来到中国,这里发生的变化让他惊讶不已。
2013年5月底,在阿里吉·沙梭家人的积极努力下,“赤子之心——纪念阿里吉·沙梭诞辰100周年回顾展”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别样的方式进行着这位意大利现代艺术史上代表性艺术家的第三次中国之旅。
此次来华的阿里吉·沙梭回顾展,包括了其代表作“红色的人”系列和首次访华创作的《新中国》等140余件作品,是迄今为止在意大利境外规模最大的沙梭作品回顾展。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介绍,阿里吉·沙梭的现代主义艺术历程契合并见证了20世纪西方的社会文化史。一方面,他积极投身于动荡、焦虑又兴奋的社会现实及演变之中,用艺术的方式直面社会与人生;另一方面,他凸显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未来主义、立体主义、浪漫主义、原始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的发展逻辑,在油画、雕塑、壁画、陶艺、版画和素描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厚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遗产。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阿里吉·沙梭的作品并不陌生。早在他第一次来华期间,就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前身“帅府园美术馆”举办了意大利访华美术家作品展,当时吴作人、王琦等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撰文评论这一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西欧访华艺术家代表团”的展览,详细介绍了包括阿里吉·沙梭在内的意大利艺术家的创作特点。而比那次展览更吸引人的是,阿里吉·沙梭曾与齐白石见面,并进行了交流。阿里吉·沙梭也在多个场合提到,结识齐白石,与这位伟大的中国画家相遇,了解他的艺术,对他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经历,或许比认识毕加索更为重要。
在阿里吉·沙梭的自传中,他详细描述了第一次见到齐白石的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中国人,当然是齐白石,我在他北京的家里见到了他。齐白石是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有90岁,蓄着胡子。他不时捋着胡子,身上穿着传统的黑色丝质服装。他住在一所传统风格的房子里,非常漂亮。在做完所有的介绍之后,齐白石向翻译提了一个问题,然后所有的中国人都爆发了笑声。于是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因为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好吧,这些西方画家来看他让他很荣幸。’不过,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非常庄重地捋着胡子,又说: ‘不过他们是好画家吗?是有才华的画家吗?’这样,我们把自己的一些画册和画展目录送给了他。”遗憾的是,我们已经不能再亲耳聆听,阿里吉·沙梭本人对于那次历史性会面的更多细节。只是从其夫人海伦在展览现场得到印有齐白石画作的丝巾时的激动表情和由衷赞叹中不难想见,阿里吉·沙梭对于齐白石的敬仰。此外,阿里吉·沙梭还在自传中提到,齐白石的绘画中最打动他的,是齐白石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以及那些反映花卉和鱼虫的作品。“事实上,那次会面是对于我此前很多年对于中国绘画或者对于整个东方艺术的关注的完美总结,我认为它是世界艺术最重要的部分。”阿里吉·沙梭写道。
第一次来华访问的经历,对于阿里吉·沙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访华后创作的《新中国》,就构图、形象、色彩及观念而言,完全是“新中国式”的,与他之前之后的很多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在访华期间,他购买了大量的中国画材料,并尝试用它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小品创作,而这些连同他的访华日记一并在展览中首次公开亮相。毫无疑问,阿里吉·沙梭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被这片土地哺育成长的人民充满了敬意。据他的夫人海伦说,阿里吉·沙梭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穿得很优雅地去工作,而且他认为自己与中国人在某些方面很像,“中国人对工作非常尊重,而阿里吉·沙梭和我对工作也是非常认真的。”
虽然阿里吉·沙梭两次来华,并在较早的时候就体会到了中国的变化,但从其日记中诸如“今天,我们参观了画家鲁迅的故居”等记述中,还是不难发现他对中国也有一些认识的偏差或误读,更何况那些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或外国艺术家呢?在中国快速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或许只有充分、全面、多层次的交流可以化解这种偏差与误解。而对于中国人而言,通过著名外国艺术家的系统回顾展,了解艺术家本人及其眼中的中国,也是了解世界、反观自身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编辑:竹子)
· | 意大利总统将莅临诺塞拉个展现场 |
· | 巴塞尔香港:整个城市的艺术节 |
· | 意作曲家艾诺迪独奏音乐会将上演 |
· | 蓝色工房 |
· | 意大利作曲家阿尔芒多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