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加强国际合作 建设生态文明——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时间:2013年05月2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郭青剑

太湖文化论坛发布《杭州宣言》

第二届年会实现“碳中和”

  5月19日,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杭州闭幕。从18日开幕以来,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政治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各界知名人士约500人,经过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发布以“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杭州宣言》。

  本届年会由太湖文化论坛、中国文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办。会议期间举行了全体大会、4场分会场会议,以及“生态文明与生活方式”高端对话、“分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市长圆桌对话。与会的中外各界人士围绕“全球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发展前景”、“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与合作,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议题展开了发言和讨论。

  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的主旨讲话。莫桑比克总统阿曼多·埃米利奥·格布扎,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督路易丝·莱克-塔克,希腊总理安东尼斯·萨马拉斯,荷兰前首相吕德·吕贝尔斯,中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太湖文化论坛名誉主席张梅颖,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文联副主席赵实和杨承志等主办单位负责人参加有关活动。

  据了解,太湖文化论坛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以造林增绿的方式将本次论坛办成“碳中和”会议。经计量审核,本次会议共排放99吨二氧化碳。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已出资1.5万元,在江西井冈山营造15亩碳汇林,在未来5年,可将本次会议的碳排量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目标。

  太湖文化论坛是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诚邀全球各界人士共商不同文明对话与合作,共建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2008年成立后,太湖文化论坛2011年在苏州举行了以“加强文明对话与合作,促进世界和谐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年会;2012年在南昌举行了以“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健康发展”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发展高级别会议。 

  杭州宣言

  2013年5月18日至19日,来自世界五大洲23个国家的政治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各界知名人士约500人,共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参加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平等交流,畅所欲言,共商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之大计,现将达成的共识宣言如下。

  (一)自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发表以来,国际社会为应对生态危机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取得进展。但是,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各方面的统计数字、科学观察以及动荡的国际局势表明,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根本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二)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的变动和调整中,但南北差距依然巨大。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生态危机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要正确应对,不是要否定发展,而是以什么方式发展。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发展的道路和模式。

  (三)全球性生态危机根源于传统工业化的固有弊端。工业革命曾揭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工业化成为现代国家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但是,传统工业化以大量消耗资源、排放大量废弃物为重要特征;以人为万物的主宰、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观念,融入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在资本逐利极大化本性推动下,导致对自然进行无节制的攫取,以刺激和满足人们无限制的物质欲求,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不断遭到破坏,这是生态危机发生的深刻根源。应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把应对生态危机提升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高度,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它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根本上变革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过量排放废弃物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这既是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当务之急,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长远大计。

  (五)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整体性。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而且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不仅是囿于局部的具有强烈技术性、专业性的科技问题,而且是关系全局的具有深刻社会性、战略性的文化问题,需要科技与人文联手攻关;不仅直接关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当今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且关系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涉及人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需要国家、社会、企业特别是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各国要从本国人口、资源、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出发,借鉴别国经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和模式,既独立自主,又殊途同归。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既各尽其责,又密切合作。发展中国家要积极探索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成工业化。发达国家要发挥科技和经济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治污,又要勇于承担环境污染的历史责任,摆脱传统工业文明的历史惯性,建设新的生态文明。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杜绝推卸责任、以邻为壑、转嫁灾害,努力在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中实现合作共赢。

  (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艰辛探索和长期奋斗。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自然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短期乃至长期影响的认识。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合作,尊重和调动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态智慧和经验,取长补短,攻坚克难,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汲取历史教训、摒弃冷战思维,以和平保障生态文明的长期建设。

  (八)应对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社会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将引起移风易俗的社会巨变,必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应对生态危机人人尽责,从自己做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推动人类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3年5月19日  

开幕式前,俞正声与出席开幕式的部分代表和嘉宾合影 新华社记者 王 晔 摄

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 晔 摄

“生态文明与生活方式”高端对话现场 本报记者 郭青剑 摄

闭幕式上发布《杭州宣言》 本报记者 郭青剑 摄

中外嘉宾在会上讨论热烈 新华社发 李 忠 摄 

一位外国专家在全体大会上发言 本报记者 郭青剑 摄

开幕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编辑: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