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青春版《清风亭》 改编从剧本开始

时间:2013年05月20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智联忠

京剧《清风亭》剧照

  在日前结束的第五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五届戏剧会演上,福建京剧院参赛剧目《清风亭》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一出改编传统京剧,由福建京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让这出传统戏绽放了青春的光彩。演出当天,剧场内座无虚席,连过道里都站满了观众,短短的两个小时赢得观众阵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演出取得了较大成功。因此,青春版《清风亭》的上演,可以说是戏曲界改编传统戏的一次成功探索。

  正月十五观灯之时张元秀夫妇在清风亭捡得一婴儿,取名张继保,他们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13年后继保与其生母周氏相认随其前往京城。多年后他得中状元,非但不念当年张元秀夫妻的养育之恩,且将二老轰了出去。张继保的忘恩负义让两位老人悲愤万千、气绝身亡,继保也在雷电交加之际疯了。《清风亭》凭借老故事弘扬了孝的道德传统,通过精心的改编创造,在青年演员的精彩表演下为京剧艺术注入了时代气息,让传统散发出阵阵清香。

  对传统戏的整理改编既是一种继承方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创作工作。福建京剧院首先从剧本上进行了修改,突出了清风亭的象征地位,剧作把弃子、捡子、认子、丢子、盼子、责子的地点都集中在了清风亭。这亭子伴随着得子的惊喜、失子的不舍、盼子的忧伤,以及责子的无限悲愤,突出了戏剧的悲剧性,增强了感染力。《清风亭》对唱腔也进行了新的设计,根据剧情表现的需要重新作曲、配器。其主题音乐“一段故事,讲述了多少年。一曲宫商,弹断了多少弦;一本老经,为什么常常念?一壶老酒,为什么喝不完?”在剧中出现了三次,加强了剧目思想意义的表达,引起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思考。这一主题音乐有时还以伴唱的形式出现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盼子》一场,当得知继保得中状元即将来到汝阳县时,一曲“清风亭外清风扬,清风亭内喜欲狂!眉头展,心花放,胜过那当年拜花堂!”的伴唱,使张元秀夫妇欣喜若狂的心情得到了恰当的外化。

  此外,京剧《清风亭》在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以及二道幕动态画面的运用上,都充分尊重传统戏曲写意、简洁、素雅的特征,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经过对剧本深入的研究、分析,在二度创作上为老戏增添了新的光彩,其年轻演员的演绎也为演出锦上添花。

  《清风亭》中主要演员张萌、张召君、张美超、马超博、刘思秀和张飞飞等演员均为“80后”。他们作为当代中国的年轻人,以剧中人的身份来体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对知恩图报、孝敬父母的文化道德传统进行演绎,拉近了传统和现代社会的距离。这部戏可谓是青春版的《清风亭》,青春的气息吸引了更多年轻观众,青春的诠释也从内心深处感动了更多的戏迷。任劳任怨、爱子心切的张元秀,视子如命、思念成疾的贺氏,调皮倔强、爱慕虚荣、忘恩负义的张继保,失子心痛、思子断肠的周桂英,以及见证始末、嫉恶如仇的地保小哥,都演得情感饱满、栩栩如生。得子时的欣喜若狂,母子相认时的矛盾、不舍,以及失子时的孤独、凄凉的意境,唯美自然地营造出来。这些年轻的演员深入人物内心,充分把握了剧中人的情感,用情感带动人物、推动剧情发展,使整出戏显得节奏紧凑、真实感人。这样的表演,无疑为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与时代气息,同时也为传统戏曲争取了更大范围的观众。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