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国内外著名电影化装师京城论道 神再似,也要形为先

时间:2013年04月2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博

奥兰多在《指环王》中饰演精灵王子,充满仙韵

 

约翰·尼·德普塑造的《加勒比海盗》中的船长成为他的经典形象

 

化装师帮助濮存昕成功出演鲁迅

 

周迅在人妖之间转换,令观众感到惊叹

  在电影特效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电影化装这门“古老”的行当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阿凡达》《指环王》等影片为观众带来的绚烂光影魔术,都是以最基础的化装技术打底。众所周知,电影从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而电影化装师也因此成为影片至关重要的创作人员——他们的艺术造诣、美学素养、绘画基础、历史知识和观察、分析生活的能力,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一部影片的成败。

  在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一台名为“国际电影化装造型论坛”的活动于4月18日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王希钟、张立堂、刘秉魁、杨树栋、白丽君、沈东升、杨慧君、关莉娜、肖进以及列纳德·英格曼、朱莉·达特内尔、姜大英等国内外著名电影化装师汇聚一堂,共同交流分享了最新的电影化装创作理念、技巧、成果和经验。

千人一面丧失美感

王希钟(著名化装师,代表作品《西安事变》《周恩来》《建国大业》)

  目前国内电影化装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装化得过于失真,其中以女装尤其是年轻女装为甚。我看过很多国产电影,发现女主角的装大多画得过浓。浓装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它必须要符合规定的情境,我们化装师要塑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比方说,一位女主持人登台主持节目,她抹着红唇、化着浓装,就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种装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得体的;但如果一个在营房里准备出征的女战士也化这样的装,就十分不妥了。我看过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个女战士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嘴唇还是抹得红红的,这就失真了,而一旦失真就不美了。我们现在的女装技术太过于模式化,千人一面,每个女孩子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美人,我觉得这并不利于人物塑造。

放大“同”缩小“异”

沈东升(著名化装师,代表作品《鲁迅》)

  电影《鲁迅》是我最得意的作品。我认为这部电影化装创作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于它让观众对鲁迅这个人物产生了认同感。观众认同感的前提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物肖像的相似。以扮演周恩来总理闻名的王铁成老师曾说过:“演员神再似,也要形为先”。的确,对于历史人物而言,肖像的真实性是排在第一位的。《甘地》这样的人物传记电影之所以优秀,前提就是人物肖像塑造得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演员的表演即便再精湛,也很难将观众“带”入戏。

  事实上,濮存昕这位演员在外形上与鲁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开始造型设计之前,丁荫楠导演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给演员的脸上动一次‘大手术’”。导演所指的“动手术”,当然不是真的在濮存昕脸上开刀,他是要我通过化妆笔为演员做一次“整容”,让演员的肖像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

  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要求?我的指导思想是“求同存异”。所谓“同”,就是像;所谓“异”,就是不像。一个演员即使再像历史人物,也难免在局部上有所差异,我们必须使演员的“像”达到最大化,而让“不像”最小化。我在做人物造型设计时,抓住了鲁迅最主要的特点,而舍弃了那些不太重要的特点。濮存昕要比鲁迅本人胖一些,你很难让他在短时间内减到鲁迅那么瘦,所以我就着重他的五官塑造,尤其是眉毛、眼睛和颧骨的刻画,将鲁迅最主要的特点凸显出来,这样观众反而会忽略胖瘦的差异。如果你一定要求全,非得把演员塑造得跟历史人物一模一样,反而会画蛇添足,让一些次要特点拖累主要特点。

  我想探讨的另一个问题是,化装不是万能的,它必须依附于优秀的演员,才能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还是以《鲁迅》为例,丁荫楠导演为什么要选濮存昕这位并不像鲁迅的演员来扮演一代文豪?因为濮存昕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超强的人物塑造能力,他比那些外形像鲁迅的人更接近鲁迅的灵魂。即便我的化装技术再高超,碰上一个差劲的演员,照样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说,我们化装师贡献的是人物的“形”,而演员贡献的是人物的“神”,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形神皆似”的人物。

读透剧本才能准确造型

杨树栋(著名化装师,代表作品《荆轲刺秦王》)

  拍陈凯歌执导的影片《荆轲刺秦王》时,我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做好嬴政这个人物的造型。要做好历史人物的造型,前提是必须读剧本了解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吃透他的经历与个性。嬴政有什么特质?一是患过小儿麻痹,二是有些神经质,我就紧紧抓住这两个特质设计人物造型。

  电影化装不能脱离历史、脱离人物。和王希钟老师一样,我也在某部电视剧里看过浓妆艳抹的女红军参加战友葬礼的场景。在那么艰苦的年代里,你化这么浓的装,怎么可能让观众看得舒服?我认为化装首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一门技术,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技术必须要为艺术服务,两者应当有效地统一起来。

要“到位”并非要“完美”

杨慧君(香港国际专业化装师协会会长)

  电影创作进入高清时代,已成为化装师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转变。电影化装讲究的是线条和色彩,高清技术让银幕的清晰度提高了5至6倍,很多原本并不明显的化装瑕疵都会在高清镜头中被无限放大,你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得再好,也时常会被“无孔不入”的高清镜头所打败。

  我的观点是,既然有些瑕疵被高清技术这面“显微镜”给放大了,那么我们干脆就不要再遮掩它们。在很多影片中,瑕疵会产生一种意外的质感,而那些如同鸡蛋壳一样平滑、连细小毛孔都没有的人脸反而显得缺乏活力。在我看来,如今人物造型“精致”的定义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高清电影中的精致,意味着一定要“到位”,但不一定非要“完美”。在高清镜头下,你运用精湛的技术把30岁的女人化成18岁的模样,反而会带来一种不真实感。

化装师的四种特质

姜大英(韩国著名化装师,代表作品《王的男人》)

  第一,你首先要爱你自己。为了给演员塑造美好的形象,你首先要让自己更美,而多多爱护自己,是让自己变得更美的最好方法。

  第二,你要关爱自己的伙伴。一部电影少说也要拍摄一两个月,在这段并不算短的时间里,你和全体剧组成员就是一家人,你只有无私地关爱家人们,才会换来更加默契的配合。

  第三,你要对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不要轻率地把演员当做自己的实验品,任何大胆的创作尝试都要经过反复的思考与推敲。

  第四,你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因为你只有无比热爱化装这份工作,才有可能做到前面三点。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