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佳书不如孬画? 书法家当反思

时间:2013年04月12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亚萌

砥柱铭(局部)/黄庭坚

  “二级市场?你指的是什么?”在2013年春拍蠢蠢欲动之际,拿书法二级市场的话题去询问书法家,竟得到这样的答案。不能说他孤陋寡闻,只能说书法界对二级市场的主体——拍卖的形式实在陌生。

  明清时期形成的书法市场,在上世纪50年代禁绝“经济账”之后又过半个世纪,还是和拍卖行业若即若离。中国画、油画和当代艺术在拍卖市场日渐受到关注和追捧,而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书法,却一直不温不火,难见声色。最顶级的中国画大家的作品与最顶级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价格相去甚远,而且兼擅书画的创作者,其书法作品的价格也难以望中国画价之项背。

  “佳书不如孬画”,使得两年前中国书协和匡时拍卖合作的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专场成为重要书法机构涉足拍卖行业的少数成功案例。由于成交价和成交率的双低,各大拍卖公司相继取消只占整个大拍数量的百分之几的书法专场,有的只保留了明清及民国书法的专题。

  为何书法界无意试水拍卖行业?“这个问题有难度。”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回答道。书法家的答案,表明这个问题并不仅仅与市场有关。

  应当有一根准绳

  “目前市场乱象丛生,市场基础还很薄弱,我都不愿意进入市场。”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认为,市场不规范、认识偏颇和审美错位的现象,是书法在市场中未能如其他视觉艺术门类一般“如鱼得水”的症结所在。当代书家进入拍卖市场的主要有刘炳森、启功、沈鹏、欧阳中石、王镛等几位,其他中青年书家偶然有,也是寥若晨星。与当代中国画、油画动辄百万元、千万元的成交价相比,他们的书法价格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最高不过几十万元,最低的只有几千元。二级市场缺失的窘状,很大程度上与一级市场的混乱有关。

  混乱而有活力,这简直是书法一级市场的关键词。通过笔会和画廊购买,交易不规范,充斥赝品。缺乏监督的私下交易和网上交易成为书法市场的主流,说明书法的拍卖市场有待开发和规范。有人甚至批评,当代书法尚不坚实的一级市场,就是一个礼品市场——有送无卖,有卖无价,有价无市。

  当代自有当代的难度。“林散之、启功……那是盖棺定论了的;而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能达到业界一致认可的程度——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市场上的考量,都是比较困难的。作品是好是差,需要专业的评论,而现在我们评定书法的艺术水平也没有一定之规。”中国书协理事徐利明说。

  “书法是雅文化,但也是通俗的文艺形态,现在社会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书法家还没有普遍认识到这一点。目前各种身份的人——以官位、名望、年龄的优势获得书法艺术市场认可的不在少数,这种炒作使一些水平一般的作品进入书法的流通市场,精品市场却难以形成。”言恭达认为,终端市场最为需要的是作品审美含量的饱满程度。我们应该以时间为标尺来培育经典和发现经典。

  以地位、名气、历史久远程度来评判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乃至社会价值,是书法界长久以来的积习与弊病;官本位思想、过早张扬个性、追求狂怪风格、脱离基本审美趋向,亦是书法发展的软肋。言恭达认为,从根本上说,书法界应当鼓励书法家严守质量关,培育精品意识,“应当有一根准绳——给予社会的作品,是经得住社会和时代考验的作品。”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