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艺游油麻地:香港老街市的文化味

时间:2013年04月0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鲁肖荷

今昔油麻地戏院

香港艺术节活动海报

  第41届香港艺术节刚刚落下帷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几十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戏剧、歌剧、舞剧及音乐会轮番登台亮相。同时,作为香港本地文化代表之一的粤剧也以专场演出及“薪火代代传”讲座、粤剧发饰工作坊等形式唱出台台精彩大戏。在粤剧表演及教育的重镇油麻地,相关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艺游油麻地”导赏团,带领人们走进充满历史文化风貌的油麻地,探寻那些生命力顽强的勃勃艺术之美。

  油麻地戏院的前世今生

  在TVB(香港无线电视台)的电视剧中,油麻地是经常出现的场景——这里是日常市井之地,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商业活动亦很繁忙,特别是晚上的庙街夜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与香港其他地方相比,油麻地无疑更加本土,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风貌,都保持着传统的方式。19世纪末,油麻地部分区域自填海而生,“油麻地”的名字便是从修补渔船的“桐油”和渔民晾晒渔船缆绳的地方“蔴地”而来。油麻地也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之地,这里既有古老的天后庙,也有影响力极大的百老汇电影中心——若论油麻地新旧交融之典范,则当属油麻地戏院。

  油麻地戏院于1930年落成,是香港现存唯一一座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建成的戏院。戏院内有1000多个座位,以播放电影和表演粤剧为主,是附近居民及码头工人和车夫休闲的最佳去处。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油麻地戏院上座率逐渐下降,因此也一度推出一张票看满全天的优惠措施以吸引劳工阶层,但最终还是于1998年歇业。在空置11年后,经由政府“支持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及各类演艺发展”的政策推动,油麻地戏院改建成为粤剧表演中心。同时得以重修的,还有与戏院一街之隔的“红砖楼”。此地是香港现存历史最长的水务建筑,曾为油麻地抽水站,1911年停用后一度作为油麻地戏院的后台使用。

  2011年,“油麻地戏院活化工程”一期工程竣工,旧戏院和“红砖楼”都被修缮一新。其中戏院改造出“适合做小型粤剧演出的舞台”,并将座位缩减至300个,使表演空间更为紧凑、整齐。此外,油麻地戏院还重新拥有了大堂、更衣室、后台、舞美控制室、洗手间、无障碍通道、清洁室、机房等设施,被粤剧界誉为“达到一级水平”,成为全港性演艺场地。

  重新出发的油麻地戏院成为香港主要的粤剧活动场所之一。无论是新进团体、粤剧新秀或社区演出,油麻地戏院好戏不断。除了面向大众外,油麻地的粤剧活动更以戏曲教育为重心,学生专场的粤剧演出也总是呈现“全院满座”之态。而在隔壁的“红砖楼”则作为戏院办事处使用,并设置活动教室,每周举办粤曲唱功班、表演训练班、研习班、理论课程班等,在这里甚至还能找到昆曲唱腔班的踪影。

  不被遗忘的歌声

  离开戏院继续前行,路过历史悠久的“果栏”(九龙水果批发市场),不远处就是粤剧名伶芳艳芬女士捐赠的八和会馆现址。八和会馆成立于清光绪年间,为广东粤剧从业者的专业组织。无数粤剧史上的传奇大家均曾出没于此,现在会馆大隐隐于市,但似乎仍能听到琴韵悠长。

  在油麻地经常可以看到车身印有“黑胶回收”的货车开过,这些满载回收物的车开回位于油麻地钵兰街的拾珍轩,等待它的主人黄山老先生从中捡拾珍宝。虽然拾珍轩用来陈列黑胶唱片的店面空间狭小,但满室黑胶珍藏让人大开眼界。这里存放着大量市面难寻的粤剧早期黑胶录音,皆是珍贵史料。唱片封套上几十年前“大老倌”们的一招一式仍是那么有板有眼,黄山老先生摇动手动唱机,传出的大戏声调音韵也还是当年的原汁原味。此外,拾珍轩里还藏有主人细心收集的各类香港风土人情老照片,仔细观赏一番后,便会发现时间的热度从不会自旧物上轻易消散,珍存往昔,也是活在当下的一种态度。

  相较于夜晚熙熙攘攘的庙街夜市,白天的这里自有一番静谧与从容。虽然难以得见电影《新不了情》里庙街露天歌档艺人表演的场景,不过“艳阳天”歌廊敞开大门,向参观者介绍庙街的歌唱演艺文化。在庙街的歌唱舞台,既有歌手接受现场点歌,演唱怀旧金曲和戏曲,观众也可上台独唱或与歌手合唱,并有专业乐队伴奏。与时下大行其道的KTV相比,庙街的“卡拉OK”既有现场感,又有人情味。

  活化油麻地

  油麻地是一个富含文化资源的宝库。无论是美食、建筑、民间文化、艺术、商业活动,在这里皆有完整保存。古老与新潮在这里汇合,展现出繁荣的文化生机。而从“艺游油麻地”这样的活动身上,也能看出整个社会对油麻地文化的思考与态度。

  在香港,类似导赏油麻地的活动已不是第一次举行。无论是政府、民间文化组织亦或传统学术机构,都在以各种形式挖掘油麻地文化之美,并向世人介绍。如2011年由“文化葫芦”主办、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协办的“油麻地文化艺游”,就邀请香港及内地艺术家、艺术团体及学校在油麻地展开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表演活动;油麻地所在的油尖旺区也于2010年斥资500多万港元再现庙街夜市50年前的诸多经典场景,并举办庙街嘉年华等民众游乐活动;“活化油麻地戏院”更使油麻地成为名符其实的粤剧文化中心,加之影视剧对油麻地市井风情、人文精神的成功塑造(如油麻地警署已成内地游客最爱去的景点之一),从而形成一个丰富的油麻地文化产业链,并进一步提升整个社区文化及旅游文化的发展水平,这也使油麻地的文化精神能够不断更生,永续发展。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