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艺术品鉴定行业问题多 规范鉴定不妨换个思路

时间:2013年03月26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

  从“金缕玉衣”到“汉代玉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艺术品鉴定乱象不仅严重干扰着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也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据悉,鉴于目前的鉴定乱象,文化部将于今年开展艺术品鉴定试点工作。

  艺术品鉴定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社会上关于规范艺术品鉴定的呼声也从未间断过,然而,这一美好的愿望却从未实现,正因如此,“文化部今年将进行艺术品鉴定试点”的消息一出,不少人将此视作改变国内艺术品鉴定行业现状的一次契机。艺术品鉴定问题何以“根深蒂固”?目前国内鉴定行业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乱象丛生,鉴定标准难统一

  去年年末,一件艺术品官司曾引发了一场对艺术品鉴定权的讨论。事件的起因是河南郑州朱氏兄弟家传的乾隆御笔《嵩阳汉柏图》,被某档鉴宝节目的刘姓鉴定专家鉴定成赝品,先是撮合以17万元价格卖出,之后又以8736万元天价拍卖。兄弟俩一纸诉状把这位鉴定专家告上法庭。因艺术品鉴定引发的争论或纠纷屡屡上演,比如同样发生在去年的“王刚砸宝风波”“西汉七子奁盒真假之争”等,而涉假艺术品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从去年的“油画《九方皋》”“宋徽宗《千字文》”“张大千《泼彩山水》”到不久前的“米芾国宝级画作”……而这些不过是乱象丛生的艺术品鉴定之冰山一角。

  “有关艺术品鉴定的分歧和纠纷,可以说每天都在上演。说到底还是鉴定标准的问题。你说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问题是你凭什么说真道假?这跟你请的专家权不权威还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不管多权威的专家,都有‘打眼’的时候。所以,要找出一条能够让大家都相对比较认同的鉴定流程和鉴定规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健认为,鉴定问题的根源在于鉴定标准难以统一。“由于标准不统一,单靠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目鉴恐怕是有问题的,就像十几年前的张大千款《仿石溪山水图》一案。遗憾的是,10多年过去了,在类似的问题上,没有丝毫进步。”马健说。

  “当前中国艺术品鉴定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以利益为导向的有偿鉴定多,以肩负把关艺术品、净化中国艺术品市场责任为标准的公正鉴定少。二是民间鉴定机构繁多,具有官方监管与背景的权威鉴定机构匮乏。三是中国艺术品鉴定证书数量多,证书可信度小,用‘泛滥成灾’来形容眼下的中国艺术品鉴定证书的存在状态是毫不为过的。四是中国艺术品鉴定依靠经验的方式进行鉴定的多,依靠科学的系统体系方式进行鉴定的少。”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总结道。

  “很多时候,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呼吁‘打假打假’却‘越打越假’的混乱不堪的艺术品市场状态只发生在中国,而很少存在于西方?其实,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外具有非常权威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其艺术品市场体制发展较为健全。例如,在欧美,艺术品具有完善的历史交易数据,具有超然独立的第三方,他们的鉴定估价机构大都为法院所指定,即使是提供鉴定服务的保险公司、画廊、拍卖行,也都有政府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法行为的发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虽然出现了可喜的繁荣景象,但是中国艺术品鉴定的发展其实还停留在非体系的经验阶段,离建立艺术品鉴定科学体系之路还有很大的距离。”西沐表示。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