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乡土文化印记的楠溪江古村落

时间:2012年12月15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谌 强

历漫长岁月依然保存着历史风貌的楠溪江古村落。摄影/谌强

依山而建的林坑村。摄影/谌强

  在浙江南部永嘉县临近瓯江出海口的地方,瓯江接纳了一条北来的姊妹江——楠溪江。永嘉仿佛一片绿叶,楠溪江及其众多叶脉状支流由北而南贯穿永嘉。在拥有浙南农村特有的耕读文化,并在宋代形成了重要儒家学派“永嘉学派”的楠溪江两岸,二百多个古村落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永嘉这片绿叶上。其中,一些还保留着鲜明的乡土文化印记,一些却在岁月风雨中渐渐改变着原来的模样。

  这是今日楠溪江古村落令人亦喜亦忧的现状。楠溪江流域至今仍遗留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及宋元明清历代的古桥、古塔、古牌楼、古牌坊和古战场等历史遗存,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村落五十多个。其中,始建于五代的苍坡村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悠悠时光,建于宋代的芙蓉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屿北村和花坦村、埭头村等一批古村落。

  在楠溪江中上游尤其是中游的历史文化村落中,至今还留存着深厚的古代文化印记,村寨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甚至村名、街名,无不生动见证着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中华文化脉络。这些古村落大多依据“天人合一”、八卦及阴阳五行的风水思想而构建,这些古村落、古建筑中,至今还保留着大批完整的宗谱、族谱等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尤其是,楠溪江流域的古村落体现着极其典型的宗族制。在漫长的往昔时光中,一个宗族聚居而形成一个自然村落,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元,其中有着各个宗教自己制定的严格的法规。不同的宗族在其聚居的村落中,都建有大小不一的宗族社会的代表性建筑祠堂,发挥着团结宗族、维护人伦秩序的作用。有些古村落至今还遗留着发挥教化作用的古建筑,如隔着一片田野相对的苍坡村的望兄亭和方巷村的送弟阁,以及关于兄弟手足情深、夜谈相送的传说故事,还滋润着今天民众的心灵。

  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的建设十分注重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平地村寨建筑起伏有致,山地村寨建筑层次丰富,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这些古村落数量众多,建筑种类丰富,包括民居、宗祠、亭台、池榭、书院、寨墙、寨门、村舍、园林等,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建筑与环境达到的高度和谐,更是中国建筑艺术思想与中国乡土文化交融后的物化,是中国建筑美学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土建筑越来越引起建筑学界和人们的强烈关注,楠溪江古村落也随之越来越引人瞩目。楠溪江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村落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二十多年来,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始终是一个难以让人轻松面对的话题。

  永嘉县面临的楠溪江古村落保护的主要困境是,古村落中的不少建筑虽然对于保护古村落原有格局和风貌极其重要,但这些建筑并不是受保护的文物,而是当地农民的私有财产。而当这些建筑的主人要改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时,楠溪江文物部门除了呼吁劝导外,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这也与我国至今没有一部相应的完整的古村落保护法律法规有关。除此之外,虽然楠溪江有关部门和群众也认识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对其也越来越重视,但同时也面临大面积整体保护所需资金的难题。

  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230万个村庄中,还保存着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到今天,大约只有千分之一了。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楠溪江古村落群保护更加困难,形势更加严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楠溪江的一些地处偏远的古村落,因男青壮年外出务工、村中多是“三六九”群体(指六一、三八、九九重阳,即儿童、妇女和老人)而出现的“空心化”现象,也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几年前,“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暨永嘉楠溪江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永嘉、杭州召开,数十位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对楠溪江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保护利用的困境与突破口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楠溪江古村落有着深入了解,并著有《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楠溪江中游古村落》、《楠溪江上游古村落》等著作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认为,只有研究农村、农民、农业,才能看到全面的中国历史,古村落文化呈现了一种活生生的农业社会形态,今天,我们应该努力维护乡土的种种文化遗存,保护农业文明的根。

  陈志华认为,保护古村镇应以整体作为保护单位,包括原有古庙宇、古村镇、公共建筑群等各类古建筑,以及古村镇内外一定范围内的原有生活、生产设施和其他公共基础设施如水井、池塘、水碓、碾盘、榨油车、引水渠、寨墙、堤岸、船埠、茔地等,以及古村落和古建筑中留下的有意义的印记如记事碑记、洪水印记等,都是古村镇整体保护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近年来,永嘉县在保护和利用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方面出台了不少措施,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镇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同时,还制定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和保护办法等政策文件,严格历史文化村落规划审批制度,并委托同济大学等知名学术机构编制了芙蓉村、苍坡村等古村落保护规划。永嘉县政府除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村落管理工作外,还筹措近六千万元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与上游山地民居实施了保护性修复和利用。

  同时,永嘉大力加强对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特别是民俗风情村落的传统艺术、民风民俗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传承和发扬耕读文化、宗族文化、乡土建筑文化中蕴涵的优秀文化血脉,加强对楠溪江流域的传统民俗、人文典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传承。目前,苍坡古村的李氏大宗展馆、芙蓉古村展馆、丽水街东宗祠展馆、埭头古村展馆等正在加紧建设中,楠溪江古村落正在得到更多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楠溪江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楠溪江古村落整体被授予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芙蓉村、埭头村、屿北村、茶园坑、暨家寨、林坑等村入选了“中国景观村落”,屿北村还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埭头村成为温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村,芙蓉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楠溪江正在朝着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


(编辑: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