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文化凤岗 前沿东莞

时间:2012年12月14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

  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特色美,在于文化。城市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文化就是软实力。文化要做大做强,就需要投入,需要研究,需要很多人去付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凤岗镇委镇政府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强镇的目标,对文化发展进行了规划,将建设森林公园、客侨文化园及婚庆产业园,努力把凤岗建设为“全国客侨文化之乡”和“婚庆产业名镇”。

凤岗圆龙山“四季歌会”

  凤岗“三宝”之山歌——凤岗客家人的百科全书

  山歌是反映凤岗客家人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它在音乐上保留着较为纯正的客家语言本色,具有浓厚的“古朴性”,在艺术和内容上基本保留着纯朴、清新的“民间性”。

  凤岗客家山歌的基本特征为:长期口头流传,每一位客家人都是歌手,大家在劳动中传唱,在生活中传唱,没有阶级性、地域性、时间性;唱词长短灵活,不受拘束,一歌多韵,生动顺口;形式多样,主要是敲锣打鼓的伴唱和一人领唱,众人和声的唱法。

  凤岗客家山歌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礼俗歌、情歌、其他生活歌和儿歌等,涵盖了凤岗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情歌的数量最多,内容最精彩,文学价值也最高。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取譬设喻巧妙,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男女间的爱慕和相思,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可以与十五国风、南朝子夜歌媲美。它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

  凤岗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的瑰宝。它对于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客家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可以说是客家人的百科全书。

  自上世纪80年代港台歌曲流行之后,客家山歌就逐渐式微。为挽救和弘扬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打造客家特色文化品牌,凤岗镇曾承办了“六省优秀客家山歌曲艺邀请赛”,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江西六省的数百名客家山歌好手云集凤岗交流献艺,客家山歌一时间广为传唱。

《舞麒麟》

  凤岗“三宝”之麒麟——凤岗客家人心中的图腾

  客家百年来流传有一句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比麒麟听锣响。”麒麟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其状如鹿,尾如牛,独角,全身生鳞甲,多作为吉祥物的象征。《礼记·礼运》云:“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它与龟、龙、凤三者并称为“四灵”。

  凤岗客家人用自己的智慧与身体,将这种神话中的吉祥动物物化成现实中的一种特殊舞蹈——“麒麟舞”。

  凤岗镇是东莞市的客家人大镇,麒麟舞已有45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凤岗麒麟舞是凤岗客家人从北方带到南方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具有长江北部地区花会的风格,与广东岭南音乐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艺术文化。麒麟舞以锣鼓加唢呐为伴奏,集歌、舞、乐于一体,所舞麒麟的骨架用竹篾扎成,皮用各色彩布做成。麒麟分头尾两截,中间穿孔,舞者站在穿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在春节期间入村上街挨家逐户恭贺新年。

  凤岗麒麟舞,一只麒麟由2人共舞,舞麒麟头的是“师傅头”,舞尾巴的是“尾仔”,他们相互配合,是“麒麟”的精神所在,他们通过一项项武术套路动作,给神兽添上了丰富的睡觉、采青、游花园等姿态,也赋予了它喜、怒、哀、乐的拟人神态,令人叹为观止。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弘扬麒麟舞,在凤岗镇委、镇政府的关怀下,经凤岗有关文化部门的努力,2010年年初,凤岗成立了麒麟舞协会。协会共有4支麒麟舞队伍,其中3支传统队,1支为创新队,并有2支醒狮队,其中年轻队员占了绝大多数。在客侨文化节八省客家山歌邀请赛中,凤岗麒麟队以一曲《舞麒麟》惊艳亮相,并在比赛中斩获金奖,显示了麒麟舞在凤岗的蓬勃发展势头。

客家婚俗


凤岗2010客侨文化节集体婚礼

  凤岗“三宝”之客家婚俗——凤岗客家人的人生盛典

  2010年,凤岗镇提出了打造“中国婚庆第一镇”的发展目标,并决定每年拿出100万元的经费扶持镇内婚庆产业的发展。打造婚庆第一镇的举措,在首次客侨文化节开幕式上,以百对新人的集体婚礼跨出了成功的步伐。在“百对新人集体婚礼”仪式上,100对新人表演了颠花轿、过米筛、跨火盆、齐拜堂等原汁原味的客侨风俗婚礼。

  凤岗客家婚嫁文化基本保留了中原汉族之古风,极尽慎重、郑重和隆重之仪。凤岗镇客家婚礼,一般有“说媒、看亲、过礼、择吉、迎亲、拜堂、闹房、回门”等程序。既有其历史文化渊源,又有其传承与变异的某些方面。

  催妆是男方催促女方让新娘抓紧梳妆,以便出嫁。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北交拜迎妇,夫家领百余人或数十人随其奢俭,扶车俱呼:‘新妇之,催出来’。至新妇登车为止。”凤岗客家人也有相似之举。

  闹房指新婚的夜晚,亲友乡邻到新人洞房中戏弄新婚夫妇,俗称“闹房”。闹房始于六朝,俗语云“闹喜闹喜,越闹越喜”。洞房花烛夜,长幼老少均可入洞房祝贺、戏闹,无所禁忌。凤岗客家人也继承此习。当今在农村仍然有闹房之习。传统婚俗礼仪繁多,从中可以看出凤岗客家传统婚俗所反映的内蕴是:一、继承了中原古汉礼俗;二、反映了唐宋的时代特点;三、有所变异,是当地土著习俗影响使然。客家婚俗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客家文化的根基是中原古汉文化,是在宋代孕育诞生的,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客家地区原土著文化。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