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楷书入场正当时——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一瞥

时间:2012年12月0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亚萌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这次兰亭奖评审,让我们比较欣喜的是,在行草书占有绝对入展和获奖优势的基础上,不少楷书作品脱颖而出,这是在前些年的历届书法大展中没有的现象。”12月初,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工作在绍兴结束,在备受全国书坛关注的佳作奖方面,中国书协主席、本届兰亭奖评委会主任张海发现了一个新亮点。

  关注中国书坛的人都了解当代书法创作生态——篆、隶、楷、行、草存在着极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行草书参与者最多,其次是隶书,而楷书和篆书则备受冷落,最近几年的国展和兰亭奖,楷书入展数量一降再降,水平也差强人意。而今次兰亭,楷书似乎突然间“高调”入场。

  虽然还像往常,本届兰亭奖楷书作品依然缺少颜柳经典书风,而“去平实、重纤巧,少沉雄、趋柔美”的取向仍是艺术主流,但楷书的入场似乎在预示着,当代书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走向多元的创作局面。

  “绝迹”的楷书

  众多书论中都谈及楷书具有“正心、静气、法全、技高”等诸多重要的书法功能,但如今在展览时代楷书遭受冷落,确是事实。在去年的国展中,能入评委“法眼”的楷书作品越来越少;即使入展,也是以小楷为主,中楷、大楷几乎绝迹。

  张海表示,目前很多书法创作者片面强调楷书的技法功能而忽视了其审美的人文精神,楷书相对于行草书,学习周期长、见效慢,所以很多人只是在学书初期稍加涉猎,便转向行草书,一些人仅把楷书看成是其他书体的技法基础,学习创作群体相对偏少;书坛也普遍对楷书创作方向认识不一,书家自己摸索,或坚持公正、端庄、宏大的唐楷书风,或紧随时风,讲求笔墨变化,目前仍未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整体性的楷书风貌。

  亦有不少年轻书法创作者认为,楷书法度森严,将之等同为馆阁体,不利于性情的发挥;或者在将碑学纳入楷书创作中时,将笔墨的粗野、字型的变形视为楷书雄强之美的表达方式。而其实有不少书家认为,个人的书功能够从楷书中分明看出,“二王”、颜鲁公、苏东坡、成亲王,莫不如此。那些不断讲求“出新”的人,往往是急功近利、耐不住写楷书的寂寞。不少创作者急于入展、获奖、出名,不愿坐“十年冷”的“板凳”,也就写不出唐代张怀瓘所言“真书如立”的那份沉着、宁静和安详。

  为楷书正名

  不少当今楷书家背负着“影响的焦虑”,这确实是当代楷书发展缓慢的诱因之一。中国传统的楷书,通过严谨的笔法和完美的结构,几乎发展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高度信息化时代,面对传统楷书走向低谷的现状,当代书法界确实需要“为楷书正名”,提出一条创新创作的新路径。

  目前,中国传统法书经典中流传下来对当代书坛影响较大的楷书可主要分为五类:一是晋楷,以钟繇和“二王”等人的楷书为代表;二是魏楷,以南北朝时期的墓志、造像和摩崖楷书为代表;三是唐楷,以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楷书为代表;四是民间书法,以敦煌写经和民间抄经作品中的楷书为代表;五是如苏轼、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书,亦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楷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态,有丰富性的内涵,其范围宽泛,举凡晋代小楷、北魏楷书、以唐四家为代表的官方唐楷、佛经小楷、宋元以降的文人楷书、以明清台阁体为代表的科举楷书、赵之谦倡扬的金石楷书和以沙孟海为代表的巨榜楷书等,可谓面目众多、风格各异,完全不能以“馆阁体、没个性”来形容;同时,相对于其他字体而言,作为实用性的书体,楷书的受众之广、风格之多,也是其他字体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楷书创作的主要思路之一是因循魏碑的小楷。书法家李松认为,魏碑在楷体书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上承汉人遗风,用笔古厚含蓄;其气质,则追求简净、自由、丰厚,字法颇矫健多姿,显得元气淋漓。这种元气淋漓,就是魏书的壮美内质。而“唐人尚法”,欧阳询的楷书于法度森严中自见其险峻高远,虞世南的楷书于法度森严中自见其温润含蓄,褚遂良的楷书于法度森严中自见其流动婀娜,颜真卿的楷书于法度森严中自见其宽博厚重……其书写过程中的宏大叙事感,作品建立于如此基础上所表达出来的方正、博大、厚重的艺术感受,以及唐人楷书的典雅气象、壮美内质,都是当代楷书创作值得借鉴的重要成分。

  相对于行草书的个体性,规范楷书因其承担的文化义务,形式要求更加具备社会性,拥有博大的庙堂气象和担当精神。而今日,在楷书创作中倡扬形式和精神的壮美楷书,亦是符合当今时代风尚的艺术选择。书法家李刚田认为,当今楷书可以尝试在结体上摆脱唐楷的书写结构和章法的影响,以魏碑因素和唐楷书风相结合,采用碑帖融会的笔法,也可以采用碑的结构、行书线条来表现书写性;而如果把唐楷的某些元素——优美的线条——进行发扬,在形式上突出书写性、抒情性和节奏性,集诗意、韵律于一体,亦是贴近当代人审美趋向的艺术形式。

  作为刘熙载所言的“祥而静者”,楷书能够在舒缓的节奏中表达出对生命深层次的体悟;这并非僵化的模式,也非固定的技法,而此次兰亭楷书的入场,亦对当代楷书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追摹、对经典的熟稔,更有对书家提出的更高的人文精神追求。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