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在优秀歌曲中探寻创新的“另类思路”

时间:2012年10月1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杨瑞庆

  时代造就好歌,历史积累好歌,有些歌曲即使内容时过境迁,由于音调深入人心,百姓至今还常挂在嘴上。但是,也发现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就是歌多声少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观。当然,作为万众传唱的歌声只能占创作歌曲中的极少部分,而不太正常的是有些冠以堂堂大奖的歌曲,却唤不起群情高歌的回声,这是为什么?如,几年前举办的全国流行歌曲大赛中的三首金奖作品竟然在今天的歌坛上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这是主办者始料未及的结果。还有一些“重量级”的获奖歌曲也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基本丧失了生命力。

  反思这个现象,主要是有些歌曲的音调还缺少吸引力,还没有达到引人瞩目的水准。想想评歌也难,评选时面对数百上千首各地送评的佳作,接受“狂轰滥炸”式的灌听,简直是园中挑花,无所适从。有时,一首平淡的歌曲可以给一流歌手演唱得“脱颖而出”,没有理由给予淘汰。还可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平衡——获奖作品中专业和业余的作品都应有、中央和地方的作品都应有、成人和少儿的作品都应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作品都应有、各种唱法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应有……只有考虑得面面俱到,才能皆大欢喜,因此,很多时候会渗透进各种非艺术因素的干扰,也就影响到获奖作品的质量。当然,也有评委感叹当代歌曲创作确实存在着旋律滑坡的无奈,而产生难以挑出佳作的苦衷。

  歌曲虽然由歌词和歌调合成,但是歌曲的本体属于音乐艺术,所以作曲者要承担更大的创作责任。一首歌的传唱固然有出众的歌词而引发共鸣的原因,但是更需要有迷人的旋律去获得轰动效应。而偏偏当代的旋律写作存在危机。那么如何去摆脱困境、寻求新韵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去分析一些盛唱不衰的歌曲,或许能找出产生陈曲滥调的原因,从而加以克服。

  歌词 结构宜更灵活

  应该提倡词作者重视写出具有新鲜句式的歌词来,如果歌词具有不对称、不平衡的灵活结构,反倒可以引发作曲者创新意识的涌动,因为不可能按照习惯模式去运筹歌曲旋律,务必破格才能完成谱曲任务。

  歌曲创作大多采用先选词后谱曲的写作方法。歌词的立意新鲜无疑是歌曲成败的关键,除此之外,有时词句采用不落俗套的长短排序,竟会“诱使”旋律产生意料之外的直接原动力。最生动的例子是那首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每当聆听,就会热血沸腾肃然起敬。这首歌曲总共37节74拍,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给人音调昂扬、节奏铿锵、结音多变、句式丰富、高潮明显、终止圆满的感染力。难以想象的是创作这首歌曲的作者竟然是一个20多岁的业余作者,除了聂耳具有爱国风骨和创作才华外,自由的歌词结构是他写出这首划时代旋律的重要原因。

  大词家田汉为聂耳提供了这样一首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这首歌词的特点是短小、自由、精炼。全词由长短不一、结构不一的六个句子构成,如果没有宽韵(如en和eng并用)作断句分逗,歌词好像是一篇微型散文诗。这首在一般人眼里难以入调的歌词,正好为才气横溢的聂耳提供了可以自由挥洒乐思的空间,在他的巧妙驾驭下,终于诞生了一首气壮山河的“召唤性”旋律,一直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拼搏向前。

  细品这首“战歌”,聂耳设计了洋为中用的弱起属主音上行四度跳进的动机,然后顺着歌词的多变节律,紧接着谱写了前休乐句和强起乐句,A段停留在别出心裁的“2”音上。B段再现弱起动机,然后逐级模进推向高潮。由于歌词短小,为了丰满结构平衡旋律,作者采用了词曲重复和补充终止的手法,奇迹般地完成了谱曲任务。回味全曲,只用了九度音域,由于巧用不同句格,不同句幅,不同句结,而且糅合了具有力度感的附点音和三连音,使这首短歌具有一气呵成的紧凑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所有各国国歌中,中国国歌是最短小精悍、最振奋人心的。如要分析成功的原因,是灵活的歌词结构促使聂耳能写出“因词而变”的新鲜旋律来。

  而反观当前的歌词,两段词的分节歌形式,每段词的前后两个层次的结构比比皆是,而且句式往往对称、规整。当然,这样写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千篇一律的话,无疑会束缚谱曲者的乐思。当谱曲者拿到这样的歌词进行写作时,大多会依字行腔,词曲同步,往往会写得方方正正,缺少变化。而且,很多是AB曲式,写成前段铺垫,后段高潮的常见模式,如果音调和节奏还不注重创新的话,那么聆听这样的歌曲简直是味同嚼蜡,毫无吸引力。

  所以,应该提倡词作者重视写出具有新鲜句式的歌词来,如果歌词具有不对称、不平衡的灵活结构,反倒可以引发作曲者创新意识的涌动,因为不可能按照习惯模式去运筹歌曲旋律,务必破格才能完成谱曲任务。所以说,不规整歌词是诱发新鲜旋律的一种外在条件,不妨可以去试试。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