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不能忘记甲午海战这段历史”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海报
冯小宁工作照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最近公映,全实景拍摄的海战惨烈场景令人震撼,导演冯小宁表示:
“不能忘记甲午海战这段历史”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7月6日起全国公映,该片系著名导演冯小宁构思20余年的作品,片中40多分钟的海战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影片延续了冯导作品一贯的感人特色。本报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相关拍摄问题专访了冯小宁。
记者:《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冯小宁:22年前,我拍完《北洋水师》之后,就开始思考《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我发现海洋、海权意识在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中非常淡漠,直到钓鱼岛和南海发生的一些时事才引发全社会关注。《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在20年前剧本就已经整合完毕,2003年,威海市要重新修复定远舰,邀我拍摄,2005年,我已经开始拍摄本片的第一批镜头,2010年拍摄了黄岩岛的镜头。事实证明了我思考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呼吁大家牢记历史教训。我从来不迎合潮流,我所有的作品也都缺乏强有力的商业运作,但是我所有的作品都要求有思想。
记者:本片全实景拍摄的优点是什么?您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拍法?
冯小宁:我国电影的高科技技术刚刚起步,但美国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熟练运用了,我认为中国的电影特技与美国相差30年以上。近几年,我们才使用数字化的手段制作特效,数字化手段非常昂贵和耗时。美国的特技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时就已登峰造极,他们有充足的制作基础,加上数字化技术,而我们没有制作基础,凭空加入数字化技术的时候,就没有根底,合成每个镜头都非常吃力,投资和耗时非常大。在这个领域,只有我一直坚持十几年的制作特技的探索。《黄河绝恋》曾获金鸡奖最佳特技美术奖,《紫日》获得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证明我在电影制作特技方面基本上说得过去。很多时候,我们的国内导演都回避特技,如果避不了,就临时找个团队做一下,大陆本土坚持制作特技的只有我自己。正因为我有实践经验,所以我才不会盲目地请外国的团队,这条路在今天中低成本的国产电影制作中根本行不通,只制作少部分镜头可以,但远远达不到整部影片的镜头量,想达到那种效果得有数亿资金支持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毅然放弃和美国当代电影同样的以数字高科技技术为主的拍摄手法,也放弃了模型式拍摄。在中低成本电影中,要拍摄作为主体的海战的场面,必须采用全实景拍摄,如果采用全数字合成的话,非常昂贵不说,而且动画感会很强。我们的定远舰道具与实物比例是1:1的,后来打造的舰队也都是大比例的制作,这才是全实景拍摄的前提。
记者:网上有影迷找到了美国影片《超级战舰》的穿帮之处,有一个俯拍镜头,开炮时,水面并没有冲击波造成的漩涡,您怎么看?
冯小宁:《超级战舰》从电影的视角营造的观感都是理念化的,看起来非常舒服,却并非真实的,有些并不符合物理知识。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因为是全实景拍摄,漩涡是真的,因为是真的开炮造成的,这些物理现象都有,包括海浪砸下来,这都是真的,因为我们没钱去做特效。有懂行的说,海战的镜头切得都很短。客观说来,我们的制作水准很容易露馅,所以只能短切。海战场面中炸出一条鱼来,那也是真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没有俯拍的镜头,我完全可以这样拍,但我放弃了,我深知合成出来可能费力不讨好,因为是实景拍摄,我不放心交给国内的特技公司来做数字合成,如果动画感太强,那就完全失败了,水、烟的那种感觉很难做出真实感的。此外,俯拍会造成一种现象,真的看起来都像假的。一个老军事迷说,《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中的战舰和海战是他见过的做得最符合事实的影片。
记者:中国船员在甲板上晾裤子的镜头好像欲言又止,这是为什么?
冯小宁:这是不同的历史观点造成的,夏雨本来有句台词,“一个在炮上晾着裤子的对手并不可怕”。有人认为,甲午海战,清兵溃败是因为军纪涣散,其实我们查了史料,并非如此。事实上,那时各国军舰都有不少在炮管上晾衣服的老照片存在,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小事。此外,有人说高升号应该是秋津洲号发射鱼雷击沉的,怎么电影中是吉野号击沉的,这也是因为电影的容量太小,我们只能在尊重大的历史原则的情况下,把人物和事件精简浓缩所致。
记者:影片采用了当下人的视角叙事,您好像对这种叙述方式有特殊的偏爱?
冯小宁:是的。我不想刻意改变,我本身就是想从当下人的视角去看过去的事件。很多外国影片也是如此叙事的。比如《魂断蓝桥》也是那个军官从当下回顾过去。当下的人看起来,比较有亲切感。我不喜欢标新立异的叙事方式。
记者:有没有比较遗憾的地方?
冯小宁:就我现在的投资、实践经验和市场情况来看,我做到这种程度,已经是高分了。如果给我更多投资、有强大的商业团队来负责营销,我想我能做得更好。
记者:很多您的影迷因为《举起手来》对您非常失望,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冯小宁:有一次放《战争子午线》,有两个观众嚷道看不懂。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电影分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大众需要更通俗的作品。《举起手来》业内很多人不喜欢,但高居数字流动电影订购市场第一名达10年之久,现在已经突破100万放映场次,全国达到这个纪录的只有我一个。《举起手来》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喜欢的,他们是这部片子的忠实观众,那些精英喜欢的电影、好莱坞大片也都在订购点播的花名册上,但是老百姓们不选,就选《举起手来》,这个现象值得思考。我不能只为一部分人拍片,我要为更广大的大众拍电影。
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电影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冯小宁:现在中国电影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美国电影,美国的电影产业细致到每个毛孔,高科技手段又如虎添翼。中国电影现在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规模,高科技手段也是刚刚起步,自然而然,我们不够强大也难以与之对抗,现在很多国产电影走中小成本路线,但又明显缺乏文化层面的深入思考,这也实属无奈。以前我们的武打片抵抗了一段时间,但现在观众也有些审美疲劳。现在的这批年轻观众观看美国电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也可以无奈地说《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就是在这种语境下拍成的。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