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敢抛热血护新生——创作话剧《父亲·李大钊》想到的

时间:2012年07月0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兰宁远

  为纪念建党91周年,话剧《父亲·李大钊》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正如该剧编剧之一兰宁远说,如果读懂了李大钊,就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如果读懂了李大钊,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了对未来的理解。

  

  话剧《父亲·李大钊》剧照

  20年前,在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家乡唐山矗立起了一座巨型雕塑。这座用100多吨花岗石砌成的李大钊像,是国内最大的半身人像雕塑。由于雕塑出自我的老师钱绍武先生之手,一直令我非常关注和神往。安放在唐山市大钊公园的这尊塑像,将李大钊伟岸的身躯与大地紧紧融在一起,露出地面的是他宽厚的铁肩和高昂的头颅,依然在用坚毅、深沉的神情和深邃、锐敏的目光凝视着他深爱着的祖国。

  2012年春,当我欣然接过创作话剧《父亲·李大钊》剧本的任务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座雕塑。尤其是那被夸大了的双肩,更将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概淋漓尽致地呈现。

  一

  没有肥沃的文学土壤,产生不了伟大的文人和史诗般的华章;卓越文人的横空出世,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的文化滋养。

  李大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和战士,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是20世纪初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一生除了领导革命斗争和教书之外,也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文。李大钊是文人政治家,他主张“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而培养这种文学的根基,首先是“宏深的思想学理和坚信的主义”,他所说的“主义”,就是毕生为之献身的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把新文艺看作是“新文明诞生的先声”,那些带有文艺性的政论、散文,以及洋溢着思想光芒的诗歌和杂感,语言犀利、切中时弊,都成为了他生命的火花和战斗的武器,或者引起人冷静、深刻的思考,或者鼓舞着人们的战斗热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新思想与旧思想的大激战,新思潮被腐朽透顶的封建势力认为是“洪水猛兽”,李大钊在《最危险的东西》里说:

  我常和友人在北京市里步行,每过那颓废墙下,很觉可怕。怕它倒了,把行路的人活活压死。请问世间最危险的东西,到底是新的还是旧的?

  他以这样的口吻轻松而又心情沉重地抨击着敌人,愤慨的情绪溢于言表。他以诗人的热情向人们说明;要得到真正的解放,必须依靠自己来解救自己: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他们把我们解放出来,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使他们不得不任我们自己解放自己。不是仰赖权威的恩典,给我们把头上的铁锁解开;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它打破,从那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二

  李大钊用坚定的信仰和坚贞的人生践行着“铁肩担道义”的深刻内涵,同时也用精彩的诗文和独到的见解,诠释着“妙手著文章”的无限寓意。两者都是他生命和人格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了中华民族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这些元素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大脑,不停地交织着,一个高瞻远瞩、大义凛然的革命先驱的光辉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所有这些理解和体会在我脑子里逐渐融为一个最单纯的形象,李大钊同志就像一座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不可动摇的泰山一般,方正、刚直、沉稳、开阔,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基石。

  剧本的母题就这样呈现并确定,话剧的体例也随之而出。我将李大钊的革命历程和精彩诗文相结合,在讲述其伟大人生的同时,把他的精彩诗文融于台词之中,创造一种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戏剧样式。当然,就艺术创作规律而言,一部作品写得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其主人公塑造得是否丰满。因此,创作话剧《父亲·李大钊》,除却正确地写出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外,我从鲜活的细节入手,浓墨重彩地把历史上的伟人化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完成历史真实向艺术真实的转化。我和我的合作者们选取了李大钊在北京生活工作期间的故事,从与维经斯基会谈到共产党小组的成立,从“共产党”名称的确定到建党主张的发表,从对青年学子的帮助到对膝下儿女的教育,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大爱无疆的李大钊的艺术形象。我在历史理性的创作中融入了人性的补充,采用了穿插女儿的深情讲述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方式,为的是让观众在“红”的主题、“情”的故事中,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氛围、一种单纯和自然天趣,领略到李大钊平民的深情。

  三

  同“李大钊”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令我永生难忘,因为创作这部话剧,让我清晰地知道了北京城里那段激昂与惊险并存的历史,也让我走近一位襟怀坦荡、高风亮节的革命先驱者。因为创作《父亲·李大钊》,我对李大钊肃然起敬,他常说: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为真理献身是他永恒的信仰,为劳苦大众解放是他毕生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为了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哪怕赴汤蹈火、舍弃生命,而那豁达自信的笑脸,将始终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岁月推移,不会磨灭永恒的诗篇,形象经历沧桑,更显得新鲜明亮。创作话剧《父亲·李大钊》后,我想说,如果读懂了李大钊,就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如果读懂了李大钊,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了对未来的理解。因为,用鲜血记录的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