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张笑天:寻找同类影视剧的突破点

时间:2012年05月2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笑天(著名作家、编剧)

日前公映的《扎西1935》这部电影剧本当然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范畴。自1989年我创作《开国大典》以后,我就很少涉猎这类题材了。不是不想写,而是囿于突不出重围。

  日前公映的《扎西1935》这部电影剧本当然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范畴。自1989年我创作《开国大典》以后,我就很少涉猎这类题材了。不是不想写,而是囿于突不出重围。

  蜂拥而来的同类题材的影视剧,“填鸭式”地塞饱了观众的肚子,且有腹胀不消化之感,甚至厌食。任何美味,如果千篇一律,也会倒人胃口。我的搁笔,也与此有关。于是有电影评论家忧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又陷入困惑和炒冷饭的苦恼之中。

  我想,这就是该到寻找新突破口的时候了。

  《开国大典》当年所以受到观众青睐,很重要的一条是把领袖当人来写。今天看起来十分正常的、符合创作规律的事,当年可很费周折。记得我草拟的《开国大典》宣传词是这样两句:“把毛泽东从神坛上请下来,由神变人,把蒋介石从地狱里拉上来,由鬼变人。”海报一出,立刻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称这是混淆阶级阵线、敌我不分。其实,无论是无产阶级领袖还是我们的对手,他们绝对不该只是文艺作品中的符号、标签,过去人们习惯了僵化的思维定式,写伟人必定是不苛言笑,满口豪言壮语,挥手之间,所向无敌。而敌人一登场,一定是青面獠牙、愚蠢而弱智。爱憎固然分明,可它的艺术感染力也就谈不上了。

  所以《开国大典》里突然可以表现毛泽东的生活细节,表现反面人物的人性,大家觉得新鲜而真实,好像有一股活水涌来,很容易接受。

  但是再深入就比较难了,我也一直苦恼着。

  我终于等到了机会。那就是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给了我灵感。

  人世间每天都有偶然事件发生。如果没有1935年中央红军北进途中土城之战的失利,当然不会让名不见经传的扎西小城成为一座红色里程碑。

  如果没有2010年末我参加中国作协代表团去云南昭通文艺家之家落成典礼,就不会与昭通市委书记夜礼斌相识,也就不会从他口中得知70多年前发生在号称“鸡鸣三省”小城扎西的感人故事,也不可能接受他的委托,创作《扎西1935》电影剧本。此前我对扎西会议知之甚少。

  恐怕广大观众迄今对扎西会议还是陌生的,使扎西永载史册的并非“金鸡齐鸣,三省皆闻”,而是因为它的历史功绩。遵义会议当然是妇孺皆知。岂不知,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都是在扎西最后完成的,你可以说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也可以说是遵义会议的最后完成。

  我为这段尘封的历史所激动,也产生了用电影手段为大家解读这段历史的冲动。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土城之战失利,渡江无望,中央政治局在石厢子召开会议,接受了毛泽东关于“暂缓北渡长江”的建议,改向“敌包围圈中最薄弱环节——滇军进击,以扎西集结待机”,这才有了有了号称鸡鸣三省召开的扎西会议。

  一是根据遵义会议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的精神,扎西会议上,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任党的总书记,而此前博古开始仍然是总书记,1935年2月10日,洛甫在扎西江西会馆召集军委纵队营、科以上干部大会,传达刚刚在扎西会议上通过的遵义会议决议精神,同时,毛泽东在三军团连以上干部会上作了传达。直到此时,红军上下才知道中央曾开过一次遵义会议。故,扎西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的组织路线大计,厥功甚伟。

  二是通过了洛甫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批判并纠正了左倾路线。

  三是扎西会议为逐步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贡献,毛泽东从遵义会议后的“党内军事指挥最后下决心者周恩来”的“帮助者”,到扎西会议后二渡赤水就任前敌总指挥,以及重占遵义后进入新“三人团”,实际上成了军事统帅。

  扎西会议对中央红军的缩编,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军事方针,改变了毛泽东所批评的“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和“甬道式、大搬家式的行军”。红军从此走出险境,挽救了中国革命。

  无情未必真豪杰,对于毛泽东来说,扎西是他引导革命成功的转折点,但在这里也留下了他心底的伤痛。我有幸挖掘到了掩藏在这段历史烟云后的珍贵史料,那是领袖的人性光辉。

  长征中,贺子珍见毛泽东身体垮下来,千方百计给他弄点好吃的,正如陈士榘所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子珍立下了他人不可替代的巨大功劳”。

  毛泽东与贺子珍吵架后,毛泽东常主动求和,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这并不为人所知。遵义会议开会的三个晚上,贺子珍担忧,夜里苦等,会终于开完了,贺子珍小声问:“会开完了?你,怎么样?”毛泽东说“不错,今后有发言权了”。事后毛泽东对贺子珍说“我知道那晚上你等了我好久,我本想给你卖个关子,心里也高兴,绷不住,人一高兴,话就多起来,这个会议,大家觉得我这尊菩萨又有用了,把我抬出来,承蒙大家捧场,选我进常委,大家看得起我老毛,认为还是有一点本事。惭愧、惭愧,进入中央领导层,滥竽充数而已,不过我也没有谦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

  扎西会议后,贺子珍在转战中生孩子、送人,那是伟人之痛,足见亲情。贺子珍为掩护伤员钟赤兵团长身负17处伤,醒来不让告诉毛泽东,不让他分心,含悲忍痛请组织上把她留在老乡家养伤,她明白,留下必死无疑。毛泽东不允许,对她说:“你不要那么想,我和同志们,绝不会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毛泽东打电话给干部休养连:不能把贺子珍一人留下,老乡家一无医药,二无安全保障,就是抬也要把她抬走。而当贺子珍说:“让我随队行动还不是你说了话吗?”毛泽东却又否认,贺子珍说出怕对毛泽东影响不好,毛泽东显得十分激动,大声说自己堂堂正正做人,并无私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贺子珍的一片真情,这样写,伟人才更真实、更像血肉之躯、更与我们贴近,也更可爱、可敬。

  《扎西1935》在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的同时,也展示了对今人极具冲击力的伟人情感历程,加入这些情感元素,才使这部影片有新的尝试。它的鲜为人知的情节和革命领袖的真情必将给人以意外的冲击,既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