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电影呼唤“跨类型” 克服千篇一律是关键

时间:2011年11月28日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周南焱

  中国已成为数字电视、网络和手机大国,在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华语电影该何去何从?昨天,主题为“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的电影生态”的2011中国(北京)电影学术年会在中国电影博物馆落下帷幕。众多电影业内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探讨全媒体传播视野下电影工业的未来,呼吁克服浮躁心态,多拍质量过硬的作品,支持年轻人才和中小成本影片。

  千篇一律现象急需克服

  “在全媒体环境下,拍电影更需要有诚意,电影并不能等同于网络和手机视频。”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汉文认为,现在内地电影市场发展迅速,很多电影的票房都能轻松破亿元,但影片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在他看来,很多影片明星阵容强大,但粗制滥造,口碑并不好,吸引不了观众。相反,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投资800余万元,票房已破3亿元,恰恰是因为影片将镜头对准了当代普通观众,跟很多商业大片高高在上的视角不一样。

  著名导演翟俊杰对此也深有感触。他是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委员会成员,每年要看上百部影片,深感很多国产片的故事模式千篇一律,人物脸谱化、拍摄手法老套,根本看不到鲜活的人物形象。用他的话说,“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为何到了银幕上就如此苍白?”

  他还感慨,当下电影界存在一种“娱乐至死”的浮躁现象,急需克服。

  跨类型电影亟待涌现

  “在全媒体环境下,观众有更多个性化需求,华语电影不再是古装大片为主导,而是个性化电影将占据主流!”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指出,近两年获得成功的华语电影,都融合了多种类型片的元素。

  过去,《英雄》、《无极》、《夜宴》等古装动作大片可以称霸市场,但今年以来,类型单一的古装大片已风光不再,《战国》、《关云长》和《白蛇传说》的票房都难令人满意。

  相反,一些多元化的类型片备受观众喜欢。赵卫防举例,《让子弹飞》就融合了喜剧和动作元素,《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也都是对过去古装大片的消解,开始把亲情伦理和战争、灾难元素结合到一起。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索亚斌进一步指出,在全媒体环境下,当下电影人需要借鉴电视剧和网络小说的成功经验,丰富电影的故事内容。“很多大片就借鉴了电视剧的模式,《唐山大地震》借鉴了家庭伦理剧,《武侠》借鉴了美国电视剧,影片故事都比较新颖,很被观众认可。”

  年轻创作人才急需培养

  虽然目前内地电影市场十分红火,但商业大片垄断市场,大部分中小影片收益并不好。中国影协主席李前宽忧虑地说:“中国现在年产526部电影,85%到90%是中小制作,85%是青年人制作的电影,但占据比例大的这些影片,进入院线和得到媒体关注的实在是寥寥无几。”他呼吁,要关注中小制作电影,关注年轻电影人的制作,多给他们一些爱,多给一些理解和支持,因为“这是中国的后援部队,是后续电影产业的重要来源。”

  对于中小影片的出路,文化中国传媒集团总裁崔斌提出,电影人需要意识到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创作电影时就应该考虑,影片不仅可以在大银幕上放映,还可以在网络、手机上观看,要为不同观众群拍电影。

  事实上,当下电影界缺少大批年轻创作人才。导演金铁林感叹,自己去年列了三个剧本创作计划,到今天却一个都没完成。他认为,老一辈编剧人才的兴趣跟80后、90后观众差别很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观众的需求,而年轻一代的电影人才还跟不上产业发展。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