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有“好米”再“下炊”
漫画:在中国首届电视剧编剧论坛上,不少编剧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下一些生活剧“苦情戏”居多,虽然这类剧收视率很高,但剧情很不合理。“三破一苦”、“细节虚假”、“盲目跟风”……人们已经总结出生活剧种种俗套。李晓宜绘
436部,1.47万集,平均每部约34集,平均每天生产40余集,这是中国去年一年的电视剧生产播出数据,中国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在量的推进中,电视剧创作如何达到质的繁荣?
11月4日,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召开新闻发布会,登陆坦桑尼亚国家电视一台,用斯瓦西里语播出。一位中国驻非洲官员预测,将有一亿非洲人观看到这部反映中国家庭亲情的电视剧。
2010年3月,《媳妇的美好时代》上星热播,收视率一度居于全国同时段第一名。该剧也少有争议地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3项大奖,其中“最佳编剧奖”将该剧编剧王丽萍由幕后带到台前。她用了两年的时间创作了这部“没有一个坏人,可以让一家老小一起笑着看的戏”。
436部,1.47万集,平均每部约34集,平均每天生产40余集,这是中国去年一年的电视剧生产播出数据,中国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我国电视剧生产做大已经实现,下一步是如何做强,如何提升质量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表示。
繁荣电视剧关键在于编剧的创新能力
“我看到明年电视剧的报批,关于婆媳剧大概不低于10部,一部比一部生猛,题材相似度非常高,基本上你一个媳妇儿两个婆婆,他一个媳妇儿三个婆婆,甚至他一个女婿,突然有三个丈母娘,总是试图突破你想象力可以达到的地方。”在11月7日—9日举行的中国电视剧编剧首届(郑州)论坛上,王丽萍说。
现当代题材、年代题材、古代题材,每一类题材都有大量的代表性作品不断涌现,但在光鲜的数据背后,跟风、复制、翻拍、题材扎堆、互相抄袭,也是中国近一阶段电视剧创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没完没了的后宫,没完没了的勾心斗角”,“这年头不是婆媳就是后宫,不是后宫就是偶像”,“继年初引爆‘清穿’热后,再度刮起荧屏‘唐风’”,网民对当下电视剧创作如此评价。
据媒体透露,电视剧编剧创作每一集作品的酬劳已经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电视剧生产的资金和演员投入并不缺乏。“有那么多老百姓喜欢,有那么多制作机构和巨大的市场,现在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生产环境最好的时期。”李京盛表示,“实际上电视剧下一步的繁荣发展,关键看编剧的创新能力。”他同时认为。
“市场化带来了浮躁现象,一些创作缺乏责任感和历史感。但这种现象也不奇怪,这是必然要出现的现象,需要市场自身去调节。”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长高满堂说。对于跟风、扎堆等浮躁现象,他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经历的过程。“中央电视台提供给我一份最近10年来的电视剧收视率排行,其中第一名是《大宅门》,而且《大宅门》的收视率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电视剧的收视率超过它。看来我们还是要努力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一级编剧程蔚东说。创新和超越是当下电视剧创作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活中永远有数不清的题材
从早年的戏说剧到现在的穿越剧、历史架空剧,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的新鲜走向,似乎表明编剧创新之路并未停止。“这两年穿越剧红了,穿越是什么穿越呢?就是勾心斗角、获美得宝。”编剧史航说。架空剧则是忽略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故事情节上吸引观众。
“曾有一个制片人找我,说你能不能写一个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他说你可以编一下,唐婉谈过很多次恋爱,陆游会武功,我说我做不了,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王丽萍说,“我觉得我们鼓励原创,应该是让编剧走进生活,生活中永远有数不清的题材,只是你所发现的和所站的角度会有不同。”
对于中国电视剧的创作生产水平,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邹静之说:“中国电视剧水平在中国所有艺术形式中是水平最高的一种,它既经过了大众检验,还要具有商业价值,而且也是相对真实的。”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曾庆瑞也认为:“比较起来,我认为电视剧作品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评价上还是比其他艺术门类要好一些,因为电视剧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电视剧批评比较强势,有些问题能够及时被关注。”
“我们的从业人员,我们的制作班底,在拍摄某一个题材作品的时候有些不够专业,就是靠娱乐化去获取收视率,这种现象是有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编剧刘和平认为。针对电视剧创作的相对良好局面,刘和平并不回避编剧创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倡娱乐精神没有问题,但把什么都娱乐化是错误的。”程蔚东认为。
什么是创作忽视的领域?“谁在为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写作?谁在为社会变迁中的空巢老人写作?谁在为广大的一线产业工人写作?谁在为反映当下农民的现实生活而写作?我们都把眼光放在家庭伦理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关门了,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编剧彭三源说。电视剧创作既要有创新又不能以跟风和娱乐化诉求进行创新,仔细审视,有些领域确实是被忽视的。
用“真”用“心”赢得观众
电视剧创作既有从众、跟风因素影响,也会受投资方影响,一部谍战剧火了能看到后面跟从的一批谍战剧。荧屏上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荧屏内外共同去调节。
“一个剧作家,必须有理想、有情怀、有境界,因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高满堂说,“我提出一个观点,一部剧首先要有意思,也就是有艺术性,还要有意义,也就是有思想性。如果一部剧做到了这个统一,我觉得完全可以放开走市场,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作为电视剧发展的管理机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疏导、规范。我觉得我们管理的成熟也是坚持疏导型管理、规范型管理。”李京盛表示。电视剧创作需要编剧的成熟也需要政策的引导,同时要有播出平台的支持。
“作为播出平台,我们更体会到了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因此,我们也渴求跟我们的各位编剧进行一种深入的、精良的合作,来让我们能够问心无愧地回答这个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共同找寻最稀缺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央视综合频道总监钱蔚说,“我们正在寻找一种真正能够体现文化尊严的抵达方式,我们在研究央视本身和所有的地方卫视、所有的高收视剧的规律,所有的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的规律,在力求把这些因素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和规律,能够对我们创作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针对当下电视剧创作现状,高满堂认为:“现在中国的电视剧,准确地说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拍烂剧站不住,没人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要走向大发展大繁荣,发展什么繁荣什么我们心里一定要有本账,量的繁荣不是真正的繁荣,质的繁荣才是最终的繁荣。”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张振华的呼吁代表了更多编剧的心声:“我们的剧作家应该进一步地从‘真’开始,从‘心’做起。”用“真”和用“心”,电视剧创作才能最终赢得观众、赢得市场。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