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资讯

韩少功:作家应该坐到自己的书桌前“抗晕”

时间:2013年06月10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羊城晚报记者 何晶
0

  作家韩少功近日推出新作长篇小说《日夜书》,这是他继《马桥词典》、《暗示》后的又一长篇力作。这本描写知青群像的小说,描绘知青一代的心灵史和精神史,重点关注他们在当下的命运。

  从《爸爸爸》到《日夜书》,韩少功的创作速度并不快,但每部作品问世总能引发人们热议。而另一方面,他也曾身兼数职,参与行政工作。2000年,韩少功辞去《天涯》社长及海南省作协主席等职务,每年有半年时间住在湖南乡下。2011年,他未到退休年龄坚持“裸退”,又放弃了海南省文联主席和党组书记的职位。

  韩少功说话温文和蔼,但言简意赅。电话一打就接,但是对于他自己觉得过于重复、自我宣传的题目,一个都不答。他如今已年至花甲,笑说自己正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老马”在中国的影响似乎被说过了头

  羊城晚报:从《爸爸爸》到《马桥词典》到《日夜书》,您的小说叙事方式一直在改变,在文体创新上,您是否有预想的一个写作脉络?

  韩少功:没有,完全没有。写作受制于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比如我只有面粉的时候就吃饼,只有大米的时候就喝粥,如果饼和粥都吃腻了,条件许可的话,我就试一下做法国大菜。哪一种小说样式最合适我,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是一个实践才能解决的问题,得慢慢地试,得相机行事。

  羊城晚报:这么多年过去,现在回头看《爸爸爸》,您是否会认为当年这部小说的技巧性过重了?您现在怎么评价这部小说?

  韩少功:我很高兴自己有过《爸爸爸》这样的技术训练。好像是王安忆说过:一个作家毕生的写作就是造一个房子,里面有柱子,有梁,有墙,有门……《爸爸爸》有点寓言化,是这个房子里的某一扇门和某一个窗,不一定好,但不是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

  羊城晚报:《日夜书》中有多个句子类似于《百年孤独》的开头。作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作家,您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加西亚·马尔克斯,或者说是拉美文学的影响?

  韩少功:不是那样吧?老马的那种造句,是把三个时态压缩在同一个句子,我想学也学不来。我只是用了一般的倒述句,很普通的。我当然喜欢这位拉美作家,受了他多大的影响,自己也不知道。但他在中国的影响似乎被一些人说过头了,比如有一位国外的汉学家,以为中国文学里从来没有神话,作家的夸张变形都是从拉美学的。我说你读一读《山海经》或《搜神记》再说吧。我那篇《归去来》,明明是庄周梦蝶的结构,但有人也用来联系老马,实在没办法。

(编辑:李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