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资讯

让书法教育回归应有地位

时间:2013年09月1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韩进水
0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小学阶段,一般有铅笔、钢笔等硬笔的书写训练,虽然一些学校有书法教材,但没有固定的课时,班主任代书法课的居多,有些学生不过一学期练1、2次,收效甚微。初中情况更差,基本没有开设这门课,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连笔顺都写不对,笔画名称叫不准,书法教育如何谈起!形成如此状况主要是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对书法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学生、家长以致社会都把目光放在升学上,书法教育既然与升学无关,就只能在淘汰的位置了。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书法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书法教育有助于培养成功的人格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书法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的品格,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书法教育对人格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强爱国主义意识。书法艺术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习书法,不断研习古代碑帖,心仪古人风范,日久必然提高对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激情。二是磨练自励坚强的意志。书法是一门集艺术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非持之以恒、反复练习而不能登大雅之堂。历史上书法成就取得,无一不是书家刻苦自励、勤奋好学、精于笔墨的结果,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学习书法能培养人的刻苦耐劳的品质。三是能端正思想行为。我国传统的书法教育强调“心正笔正”,把用笔习惯和技能的掌握跟人的思想修养联结起来,要求“欲正其书者,先正其笔,欲正其笔者,先正其心”,要以修养心性为上,做到澄怀静思,虚空淡泊,排除杂念,专心一致,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样持久的书法练习必然会使书家淡定人生,养成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作风。

  二、书法教育能提升人的人文素质

  书法知识博大精深,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大多在书法上都有很深的造诣,著名的书家也往往写的一手好的文章。因此,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汉文化。我们在从事书法教育的时候,就不单单是教学生写好字。首要的任务传承文化,书法教育要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包括:汉语言及汉字、历史、考古、逻辑学、美学、书法技法、中国古典哲学等诸多方面,写好了字只是书法教育的副产品。在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汉字的演变过程,透过这一过程可以更深一层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变迁。我们在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不仅被其形式美所折服,而且深受其文学内容的启发和教育,对王羲之所在的历史背景也有所感悟。在书法教育中也是我们应当首先让学生学习的。这些书法家本身和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人文的沉淀,人文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记得欧阳中石先生在《大家》栏目中说:中国书法承载的文化应当是人类的共性,而非个性,个性是存在于共性的基础上的。这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继承发扬传统,完善学生人格,提升人文修养和发展个性是不谋而合的。

  三、书法教育能培养人的能力素质

  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一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书法教学讲究“审帖、读帖、临帖、背贴”,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书法教学的第一步。二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具有形象和抽象二重性的艺术,书法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道法自然的”,如梁武帝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阕。”又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形容“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但是,它不像绘画那样反映的是事物的原形,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抽象的线条造型。因此,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不断培养联想能力、归纳能力和内化能力。三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这种种美感,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四是创新力的培养。书法教学从临帖入手,最终要使学生达到创作独具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书法艺术对独创性的强调达到了极高的地步。

  四、书法教育能健全人的心理素质

  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随时都有宣泄的可能。如果任其自由放纵,不仅使个人的心理生活失去平衡,还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尽管很多人懂得用理智控制情感,(这自然是战胜粗野的、不健康情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情感既然是基于人的本性,光靠抑制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通过陶冶,即以情感来疏导情感,以情感来调节情感,以情感来战胜情感。王羲之写《兰亭序》,是为了抒发喜悦的情感;颜真卿书《祭侄稿》,是为了排解愤怒的情感;张旭作《肚痛帖》,是为了倾述疼痛的情感。当学生有类似情感的时候,就会通过欣赏相应的作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书法创作,进入到一种纯净而高尚的艺术境界之中,宣泄或淡化某种情感。从而达到心灵充分的自由和解放。

  五、书法教育能锻炼人的身体素质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它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它讲气势、讲质感、讲节奏、讲力度。书写时要求做到:“刚柔相济,绵里藏针;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凝神静气,精神贯注;锋不偏,芒不露,形不滑、姿不媚;头正身正,臂开足安;有顿有挫,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做到这些无疑对意志有所磨练,又对注意力的培养、身体锻炼、心情的优化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传统书法练习讲究“身正笔正”“运笔流畅、气韵贯通”,为达到这些要求,书写者自然要“平心静气,正身运力”将身体力量通过双腿、腰背、手臂、手腕、手指传达到笔尖写出“力透纸背”的书法作品。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书写过程中“凝神静气,精神贯注”也使书写者淡忘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心情变得愉悦。从而推动了书法家的身体向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书家多长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书法文化的传承来说,今天我们需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设书法课,更需要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体系。这不仅是国民素养提升的需求,还是振兴中华书法的现实使命。众所周知,日本书法教育体系很完备,基础的书法教育搞得很好:中小学都有必修的书法课和专职的书法教师,小学三年级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高中更有专门的书法科。许多人在书法大学本科毕业后不是为了当书法家,而是为了增强艺术素养和对后代良好的教育。此外民间书法“私塾”遍地开花,老年、中年、青少年都可入学。可以说,书法教育是日本的终身教育。试想,倘若我们的书法教育土壤日渐贫瘠,而一衣带水的日本书法教育氛围如此浓厚,若干年后我们儿女再到日本学习写毛笔字,当下教育有何颜面?基础教育怎能将书法从课堂上排挤出去?

  总之,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练好书法不仅能端正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涤洗浮尘,纯净心境,陶冶情操,塑造良好品行,提升文化修养。书法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基本相同的,通过书法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去除应试教育身上异化的功利主义,让素质教育回归应有地位。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