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
相声演员大兵和赵卫国表演相声。
柴宝玉、孙晓丽表演二人转。
演员颜丙燕表演京韵大鼓。
演出现场的观众。
演出现场的观众。
编者的话
每年春晚,语言类节目都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小品、相声等曲艺节目带给人们欢乐,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要怎样欣赏曲艺,才更能体会其中的独特魅力?
活力源于生活
每到春节阖家欢乐的时刻,人们围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高质量的小品、相声等曲艺类节目,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亲情,增添年味。
“曲艺源于生活,来自民间,是一门用口语说唱叙事的表演艺术。”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董耀鹏介绍,“以口语说唱故事”,这是曲艺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属性。如果拿曲艺和戏剧做对比,戏剧是现身中说法,曲艺是说法中现身,让人们从听觉形象中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禀赋。曲艺可以在瞬间完成角色转变,跳进跳出,变化多端。
曲艺曲种繁多,据统计,目前仍然存在并活跃的曲种多达500多种。大至十数个省份、小到一两个县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普及和流布。一方水土一方曲艺,每个地方的曲种有每个地方的方言特色。
曲艺对生存环境有着极为苛刻极为明显的依赖性。无论什么时候,曲艺都离不开观众的欣赏而独立存在,“说书唱戏劝人方”、“台上说书,台下寻书”、观众和演员“会意于无形”等艺诀,从一个方面佐证了这些关系。
多数曲种是有说有唱的,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曲艺创作题材广泛,无论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劳动情景、知识趣闻,或是身边琐事、杯水风波,都在曲艺作品中有所体现。
曲艺演出轻便快捷,一般不受场地限制,无论是剧场、茶馆,还是露天广场,甚至田间地头,人们都可以轻松观看曲艺演出,感受曲艺带来的欢乐。
“正是因为曲艺喜闻乐见、灵活轻便、内容丰富,能够带给人愉悦感,所以它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陶冶情操,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道德、提升人们的艺术感受,并给人精神上的指引。”董耀鹏说。
欣赏有讲究
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延续,与口头创作,口述表演,口耳相传的曲艺承载传扬密切相关,诗歌吟诵、词曲唱叙、故事讲述,都与曲艺苑表演的说唱传统一脉相承。
中华曲艺中的四部少数民族口头传唱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苗族的《亚鲁王》,就是通过吟游诗人或说唱艺人之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精神归宿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传递生命的温暖和快乐。
曲艺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诉说着老百姓的情感和心声。在欣赏曲艺演出时,怎样才能“会意于无形”?
◆感受曲艺独特形式
曲艺是“以词叙事”的说唱体,不同于“以身代言”的表演体,曲艺不像戏剧那样由演员装扮成固定的角色进行表演,而是以说书人面目出现,“一人多角”、“跳进跳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因而使曲艺兼有各种艺术形式的长处。
◆体味曲艺深厚韵味
曲艺是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艺术。许多传统作品,经过千锤百炼,“温故”可以“知新”。特别是鼓曲唱曲类曲种,与一般歌曲不同,曲艺的唱腔以语言为基础,基本上是叙述型的,突出一个“说”字,依情走腔、依字行腔,唱腔的起承转合、吐字运气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值得细细体会。
◆欣赏演员的“功夫”
曲艺演出只要有一两个人,一两件伴奏的乐器,或一个人带一块醒木,一把扇子(评书所用),一副竹板儿(快板书所用),甚至什么也不带(如相声),因此也就最考验演员的功夫。
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并需具有高超的模仿力,很多曲艺演出中也展现高超的技巧和绝活,如相声、评书、快板书中的贯口,二人转中的手绢、扇子,鼓曲中的含灯大鼓、换手联弹等。
不同的曲种体现不同演员的风采,同一曲种由于表演者之各有所长,又形成不同的艺术流派,即使是同一流派,也因为表演者的差异各有特色。观众在观看曲艺时,可以体会演员的不同风格和特色。
◆注重与演员的交流
曲艺听众的思维与戏剧观众相比,不受舞台框架的限制,曲艺所说、唱的内容比戏剧具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曲艺演员对观众反应的聆察更为迫切和细致,因而他与观众的关系更为密切,曲艺演出中的“现挂”、“放噱”等即兴手法便是在与观众交流中产生。所以,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适时与演员加强互动,相互唱和,提升演员的表演情绪和演出氛围。
“曲艺的本质是说唱艺术,曲艺的语趣、意趣、理趣、情趣,都是由语言带来的。曲艺的创新要注重守住说唱的本体,保持语言魅力。”董耀鹏说。
小贴士
曲艺小史
作为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曲艺如果从东汉说起,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标志着曲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宋代“说话”是曲艺成熟的标志。
明清两代及至民国初年,说唱艺术得到了大发展。说唱艺术虽有悠久的历史却一直没有独立的艺术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给了已经发展成熟的众多说唱艺术一个统一而稳定的名称,统称为“曲艺”。
曲艺种类
曲艺主要是通过说、唱,或似说似唱,或又说又唱来叙事、抒情。
说的如相声、小品、评书、评话;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扬州清曲、东北大鼓、温州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等鼓曲;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快板书、锣鼓书、萍乡春锣、四川金钱板等;又说又唱的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恩施扬琴、武乡琴书、安徽琴书、贵州琴书、云南扬琴等;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十不闲莲花落、宁波走书、凤阳花鼓、车灯、商花鼓等。
相声不能空耍贫嘴
从语言上看,有的老相声段子相当文雅,可是大多数段子,与别的曲艺形式中的语言相较,的确显得粗糙。
应该使演员们看清楚:语言本身的确有招笑的能力。但是,专凭语言的能力,而没有思想内容,便会落个空耍贫嘴,风格不高。
相声应当招笑,而讽刺必由较高深的思想得来。成功的新段子都是既有讽刺,又配以适当的足以招笑的语言。这类的新段子树立了相声的新风格,雅俗共赏,且有教育意义。
(摘自老舍《相声言语的革新》)
不能满足于当滑稽人
相声表演就是“一遍拆洗一遍新”,演完了以后找人帮助提意见,找出优缺点,再使就知道优点在哪儿,应该发扬,缺点在哪儿,应该纠正。相声演员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创新,多出新活,别单纯模仿某人,得看这活的需要和你本人的条件。
我在20多岁的时候,见过好的,鼓励自己定了“四非”:非学不可,非会不可,非行不可,非好不可!就得有这个决心。比如,我这段跟别位就是不能一个味儿,可人家好的地方我承认,虚心得学,这样提高得快。
要深入观察生活,善于分析、研究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能满足于当滑稽人,当滑稽人就谈不到有回味。
有时候由于内容需要,连动作都得模拟,得抓住特征,不能丑化了演员自己。相声要逗乐儿,又不是单纯为了逗乐儿。需要提高思想、艺术修养,把相声艺术提高一步,才能追上飞跃发展的时代。
(摘自马三立《谈谈相声》)
小品是从泥巴里拽出来的
在电影《一代宗师》里有一句台词:“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长期以来,有的观众觉得赵本山小品太过肤浅,但赵本山认为,他的作品强调的不是面子,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里子”,切切实实地有趣,能让观众开心起来,这是他艺术创作的初衷和归宿。
赵本山认为,小品艺术是比较原生态的,创作不能离开乡土的根。他说,他的很多小品,都是从泥里拽出来的,洗巴洗巴送上了舞台。
赵本山对自己小品的概括就是俗,但是他不认为俗不好,他说“我就是个俗人,我这么多年还是觉得东北大酱最香,都习惯了,让我高雅真的很费劲,我不是干这个的,让我雅起来就等于假起来。”
(摘自北京青年报)
经典作品推荐
评书《三国演义》:一张嘴,一块醒木,道尽三分天下、英雄人物、文争武斗。
相声《戏剧杂谈》:难忘的幽默技巧、无穷的美感享受。
东北二人转《包公断后》:“千军万马,全靠咱俩”,九腔十八调唱出人生百态、悲欢离合。
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京韵大鼓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悠扬婉转的唱腔绘出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
中篇苏州弹词《雷雨》:用“中国最美的声音”全新演绎话剧经典。
曲艺演出信息
北京: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嘻哈包袱铺、德云社、宣南书馆、星夜相声会馆、挚友俱乐部、相声第二班等
天津:谦祥益、鼓楼小梨园、和平电影院、名流茶馆等
济南:明湖居(济南曲艺团定期演出)
上海:黄浦剧场(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定期演出)、品欢相声会馆等
南京:华恒昌周末相声俱乐部
苏州:光裕书厅、梅竹书苑等(苏州评弹演出)
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等
西安:王木犊剧场
长沙:“笑工场”相声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