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山西晋城传统村落
豫楼 耿 涵 摄
在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推荐名单中,山西省有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郭峪村、皇城村和润城镇的上庄村入围。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花园和土壤,保留传统文化应该从根做起,传统村落就是庞大的根系,它一旦被截断,那么上层建筑也堪忧。传统村落承载着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每天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一方面是人的空巢,一方面是文化的空巢,一方面是文物的空巢,同时还受到旅游的冲击,一些被认定为国宝和市宝的建筑文物甚至面临坍塌的危险。其实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是活化石,其建造理念、院落格局、砖雕、木雕等都体现了先人的文化理念。传统村落传承的既是一种精神,更是独特的文化空间。
笔者在考察山西的传统村落保护情况时,首先来到了郭峪村,它位于阳城县东21公里。这里的院落门楼多呈高挑牌标式,斗拱层叠;民居则多为北方典型的“四大八小”式四合院。郭峪村民风淳朴,生活中仍会用到纺花车、织布机、碾磨、车驾、犁耙等物。村内曾建大小寺庙20余座,保存最为完好的是汤帝庙。用于防御的郭峪城墙为蜂窝城墙,建于明崇祯十一年,高20米,宽5米,长1400余米。位于城内中央的豫楼,长15米,宽7.5米,高30米,共7层,建于明崇祯十三年,亦为军事防御建筑。城墙上设有炮台,城内有地道直通城外。郭峪村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40院、1100余间,无论是门楼还是院落,处处体现出山西古村落的地域性文化理念。钟家大院、老狮院、郑家古院等古院落都保存较好,但空屋的现象也很严重,许多房屋无人居住和看管。
鉴于此,古村落应首先盘清自己的家底,把每一处院落和每一件文物都登记在档;其次,应尽快对濒危的房屋进行修复;第三,要做好开发规划,让闲置的房屋恢复其用,可以依据自身条件做成各种博物馆。
之后,我们又来到上庄古村,这里已有约600年的历史,村落格局形成于明初,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王国光的故乡。上庄古村有保存完好的古宅院40余处,具有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业等建筑类型,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庄村保护的资金之前是由当地的煤炭企业捐赠,如今煤炭企业已被关闭,资金来源成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许多房屋门紧锁、无人居住,这样对保护很不利。
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要做好规划,必须有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的介入,关键是要结合地域特点,挖掘内涵,做出差异性、丰富性,做出高度和层次。如王国光故居,要介绍他的生平,并根据史料还原他的家庭内部装饰等等。另外,旧城和新城应该分开。旧城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条例进行“以旧整旧”的修复和保护,并把损害减少到最小。留住传统村落的传承主体,使其具有生产性,村民在当地就能够安居乐业,无需出外打工。
除了郭峪村和上庄村,我们还考察了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洞八岭村的谢家城堡,这里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共有4个棋盘院、10个四合院,5个依地就势的院落,房屋内外畅通、暗连成网,许多院落的牌匾都尽显《诗经》之风,遗憾的是,现在这些牌匾大都已不见踪迹。经历了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和“文革”时期的毁坏,村落面貌已经倾颓,谢家城堡基本已人去楼空,衰败破落,杂草丛生。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正经历着急转弯式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对农村进行新的规划,有些古老的村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面临消亡,需要紧急进行“临终抢救”。因此在对古村落进行规划时,一定要文化理念先行,留下我们记忆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