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学员学做中国风筝
毛里求斯人爱上中国剪纸
栩栩如生的剪纸、巧夺天工的刺绣、自由翱翔的风筝、精美绝伦的掐丝……随着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海外赢得了大批“粉丝”。
“粉丝”遍布官方民间
漆艺又被称为“中国的油画”,与西方油画有着微妙的相似性,因此颇受外国朋友欢迎。5月1日,第二十七届保加利亚国际手工艺制品展在特洛阳市奥莱沙克展览中心开幕。保加利亚国际手工艺制品展拥有40多年的历史,是欧洲知名的国际性手工艺展示活动之一。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的手工艺人和600多件手工艺品亮相,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选派“中国漆艺展”参展。
比起漆艺,中国刺绣在海外的名气更大——不但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喜爱,就连皇室政要也对其青睐有加。2011年,意大利中国文化年“茉莉飘香·江苏文化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展在乌尔比诺市举行。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以精巧的艺术形式和高超的创作手法,令许多当地民众流连忘返、啧啧称奇。201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白金汉宫正式收藏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创作的英国女王肖像作品。安德鲁王子表示,女王非常喜欢这幅作品。“作品对女王面部表情的处理非常细腻,甚至超过了我这个儿子对母亲的了解。”此外,刺绣艺术品还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
除了漆艺和刺绣,剪纸的人气也很高。作为今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重磅推出的首场活动,蔚县剪纸展一经亮相便受到法国民众的热情追捧。展览开幕当天,不少法国朋友冒雪前来观看。在众多精美的剪纸作品中,《马上拿破仑》让法国观众格外兴奋,纷纷与之合影留念。法国参议院副议长拉法兰的夫人安娜·玛丽对剪纸作品赞不绝口。“寓刚于柔、寓速于缓、寓动于静,蔚县剪纸艺术让人惊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艺术培训吸引外国友人
中国文化中心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海外阵地。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培训班面向驻在国普通民众,在中心教师的悉心传授下,无论有无基础的学员结业时都能有所收获。“本土化”的教学理念更是深受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也让看似复杂的中国手工艺变得更加亲民。
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至2012年,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连续3年开设剪纸培训课程。随着知名度和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心积极拓展授课内容,一方面让毛里求斯民众了解、喜爱中国剪纸,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掌握这门技艺后,创作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剪纸作品。在第三期剪纸短训班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展示了《泰姬陵前的舞者》、《嘟嘟鸟》、《圣诞节》等作品。这些作品将剪纸技艺与当地特色融合起来,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体现。
蒙古国剪纸艺术家巴特其木格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听了中国剪纸艺术培训讲座后觉得受益匪浅。“我和丈夫都是剪纸艺术家,作品行销蒙古国市场。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希望两国同行多多交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两国人民的文化生活。”
中国风筝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都展示中国风筝,更有博物馆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此,如何制作风筝成为不少外国友人感兴趣的话题。去年9月,埃及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首期风筝培训班。授课教师根据埃及的自然情况就地取材,用椰枣树枝代替竹子制作风筝的骨架。制作材料的替换不仅让学员们感到十分神奇,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培训结束后,全体师生前往爱资哈尔公园,亲手放飞自己的作品。
促进当地手工业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手工艺在海外的传播,还有效促进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近年来,青海省的掐丝专家多次前往贝宁中国文化中心,对贝宁的手工艺人和造型艺术家进行短期培训。贝宁学员对中国掐丝工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造型艺术家高蒙表示,他们会成立中国手工艺俱乐部和交流作坊,使中国掐丝工艺保持和发展下去,让掐丝装饰画在贝宁落地生根。
贝宁的手工业在非洲国家中非常有名。然而,据贝宁手工业联合会介绍,由于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产品质量及服务不达标、行业发展缺少资金保障等原因,大多数手工业者饱受贫困之苦。2011年,青海省和贝宁手工业与旅游部签署了手工业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开发利用双方的民间文化资源,借鉴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促进贝宁手工业向产业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