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资讯

你有钱,就是称职的投资者吗?——对电影投资的几点考虑

时间:2013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 昭(乐视影业CEO)
0

  ◎太多的热钱遇到了太多有热情的电影人,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一块儿“焚烧”,“烧得”体无完肤。

  ◎中国的电影人也应该培养像银行一样的风险意识,必须在投资开拍一部影片前进行反复的市场论证。

  ◎在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问题就是,不经过与消费者的沟通,就把什么片子都宣传成大片。

  ◎今年引进国内电影市场的好莱坞大片从20部增长到34部,最显而易见的一个效果就是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大片”的国产电影挤出了大片的行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电影赔钱?

  电影生产模式的核心,是分享制,从制片到发行,再到影院,大家是在分享产品带来的票房收益和其他收益。现在一些国产片票房不佳时,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创作者说影院没文化,不给自己的电影排片;影院经理说宣发不给力,排了片也没人看;发行方又说电影拍得太差,不管怎么发也一个样。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成了“怨妇”。在种种乱象背后,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电影赔钱?

  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缺少专业的投资者。我们的投资者口袋里的钱多的是,但有钱的人就能称之为投资者吗?当然不是。我能扛得动摄影机,难道我就是摄影师了吗?同样的,我能投得起钱,也不代表我就是称职的投资者。中国电影业的现状是,太多的热钱遇到了太多有热情的电影人,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一块儿“焚烧”,“烧得”体无完肤。

  电影投资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业,我甚至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投资者的资质认证体系。以我的经验来看,热钱投资的电影,大部分都会赔,而银行注资的影片,更有可能盈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银行特别保守,它有着一整套的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绝不会盲目地投资一分钱。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电影人也应该培养像银行一样的风险意识,必须在投资开拍一部影片前进行反复的市场论证。

  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缺少优秀的制片人。我很尊重《画皮Ⅱ》的制片人庞洪,因为他是在切切实实地推进“制片人中心制”。很多有才华的导演都像柴火,一浇油就着。所以我总是说,资本碰到才华,是最危险的事,在二者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制片人存在——他应该是十分理性的,能够同时从艺术和市场的角度来规划整部影片的未来。

  制造业不是电影产业的全部

  记得一次我参加一个导演论坛,有年轻导演对我说:张总,我想拍电影,怎样才能从你的公司融到资?我说,其实你不是从我们公司融资,而是从观众的口袋里融资。现在很多电影公司都上市了,你的公司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投资者购买你的股票?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你生产的产品能够持续不断地从观众口袋里掏出钱来。你的公司要成长,要发展,就必须得对投资者负责,这是资本运作的基本规律。

  当然,与短期业绩相比,一家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更加重要,一两部电影的成败得失,通常是无法决定公司未来的命运和资本价值的。所以说,我们真的没必要为一两个产品的成败感到沾沾自喜或者沮丧万分。一个产品赚钱了,你理应高兴,但同时你也要清醒地分析,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是否健康?一个健康、多样化、可循环的电影产业环境,对于从业者的帮助,要远远大于一两部超高票房影片的引领作用。

  因此我认为对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资,要比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重要得多。如果我们希望《叶问》《画皮》《人再囧途之泰囧》这样的影片层出不穷,最重要的就在于夯实产业基础。一部电影再成功,它在放映周期结束后,也不过是电影片库中的一员而已。我希望中国电影的资本方能够将更多的力量投放于产业基础建设方面,也许这种投资的短期效应不明显,但长远来看,这才是使中国电影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大家对于电影产业的认识,还大多局限于电影产品的制造业上。事实上,电影制造业只是电影产业的一部分。我们一说电影人,指的就是电影的创作者,但电影放映员、电影传媒工作者,就不是电影人了吗?他们当然是电影人,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现在审视中国电影的眼光,过分集中在了产品这单一的方面,使得电影产品负载了太大的压力。我们关注产品是必须的,因为内容永远为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渠道建设。

  “炸酱面”怎能冒充“鱼翅”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影的品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顺畅。你的作品是很优秀,但它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值?如果你难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电影企业管理者。说白了,就是你心里没有观众。

  这些年来,我一方面在做电影产品,另一方面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渠道建设上。渠道有多重要?我打个比方,你说是小吃里的炸酱面好吃,还是国宾馆里的鱼翅好吃?有人说炸酱面好吃,就拍低成本商业片;有人说鱼翅好吃,就拍大片。而我的答案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消费者吃过之后是否觉得物有所值,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物有所值”是靠什么来判断的呢?一是食物的品质,二是消费者的期待值。你生产的明明是炸酱面,但偏要说它是鱼翅,那么就注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值。在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问题就是,不经过与消费者的沟通,就把什么片子都宣传成大片。这种行为是对消费者的极度不负责任。电影是典型的文化产品、情感产品,这样的渠道问题一旦产生,那么中国电影的负面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

  谈到“伪大片”,还需要多说几句。实际上,在一个产品匮乏的时代,你可以用“大”来等同于价值。但是当产品丰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价值就不再等同于“大”,而是等同于消费者的需求了。我们的国产大片,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大多都是失败者。今年引进国内电影市场的好莱坞大片从20部增长到34部,最显而易见的一个效果就是将很多过去被认为是“大片”的国产电影挤出了大片的行列,也挤出了热门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内电影公司的产品策略和投资策略肯定会做出重大调整。

  (本文系张昭在“资本推动力与中国电影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本报记者李博整理)

(编辑:韩雪竹)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