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深深地扎根,做青年观众的基石
黄渤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当前,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在结合自身的工作开展全面深入认真的学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文字精练。特别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部分,对于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高了站位、更新了理念、明确了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电影业的成绩经验,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谋划未来。下面简要谈谈自己学习之后一些初步的、粗浅的认识和想法。从两个视角重点来谈:一个是演员的视角,一个是观众的视角。
作为演员,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抓住一个“根”字。这个“根”就是文艺工作者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这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体现在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上。首先,我们要到历史中寻根。去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四史”,这次报告中最新的表述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在“四史”的基础上,又拓宽了历史的视野,沿着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道路。这些都是我们汲取创作灵感、提升创作水平的土壤,所以要在这里寻根,像熟悉土壤中的氮磷钾一样,吸收传统的精华、奋斗的精髓、民族的精神,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同时,我们还要在现实中扎根。新时代多少伟大的壮举如歌如诉,多少英勇的先锋可歌可泣。近年来,现实题材的作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引起了观众的热议,必须让历史照进现实,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展现好当代中国人的形象,必须深深地扎根在现实生活中。
从观众的视角来看,我们面对的观众是十分多元的,因为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多元的。正所谓众口难调,必须突出重点,锁定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育新人仍然是当前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任务。特别是报告的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一个就是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现在,我们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00后”孩子们的成长正好与这一伟大进程相吻合。首先,要做他们的益友,熟悉他们的特点,特别是成长的环境、性格的特征、审美的需求、甚至生活的烦恼。我们应当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困扰,更新创作的理念,打破创作的束缚,去创作他们能够接受和喜欢的作品和形象。同时,更要做他们的良师。良师与益友,相得益彰。都说现在的生活是碎片化的,但是我们可以提供系统化的作品,一个形象、一个故事、一个片段、甚至一句台词,都有可能触动并引起青年观众的关注。顺藤摸瓜、按图索骥,把他们吸引到系统化的优秀作品体系中来,从而用优秀的作品引导他们、带动他们、教育他们、成就他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里说的“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指明方向。都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在演员与观众之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深深地扎根,做青年观众的基石,让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构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