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聚焦

同质化矫情化平面化 影视文化创新从何入手

时间:2014年03月22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薛晋文
0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影视文化是我国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视文化创新对于丰富百姓生活、培育国民素养、塑造民族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影视文化中国梦的实现应当以创新为驱动,以民族文化的现代阐释为基点,以当代文化激活民族文化为目标,影响示范全球文化是归宿,这应是影视文化中国梦的核心内涵。面对影视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其现状和未来引人深思。

  同质化问题不容回避。当下,同质化问题成为阻碍影视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部分创作者没有将心思用在艺术的“克难”过程中,反倒是“畏难”情绪时有抬头,以致不惜人力和财力去复制、克隆和抄袭,不断在重复自我或重复别人。譬如,《中国好声音》成功后,出现了音乐选秀节目的批量生产现象,千篇一律的狂欢喧闹令发烧友们乐此不疲,千姿百态的明星秀和滑稽评点,千人一面的唱姿和乐风难掩同质化的尴尬现实。同样,随着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各省级卫视纷纷上马汉字类节目,机械照搬成功的节目模式,生硬抄袭既有节目的审美定位,致使汉字类节目一夜之间扎堆涌现。此外,青春电影、家庭剧的克隆现象大抵如此。同质化现象说到底是创新萎缩的结果,究其原因,我们的文艺创新体制和机制有待转型升级,文艺创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有待提升,文艺创作的浮躁环境亟待净化和降温。

  矫情化问题花样翻新。雅俗共赏是影视文化传播的基本标准,让创作者和观众在皆大欢喜中打成一片。遗憾的是,一些节目变着戏法去煽动嘉宾和观众的眼泪,编导者刻意设计“泪崩”的场景,让嘉宾按既定的煽情剧本逐次出演,眼泪成为衡量节目成功与否的硬指标,至于节目应有的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却无关紧要。某些儿童动画作品,以成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模式去偷换童真世界,致使有的影视动画落得“非驴非马”的境地。这样的风气在不断扩散,部分宫廷剧中的扭捏言行成为了全社会的流行作态,后宫群体违反常情和掩饰真情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事实上,有悖于历史真实、社会真实和生活真实。这种“装蒜十足”的视听文化思潮,给影视文化创新带来了许多隐蔽的内伤,许多貌似讨巧和速成的艺术潜规则,毁掉的却是影视创新的健康土壤和良好氛围。

  平面化问题令人忧心。近年来,影视文化中存在的平面化问题同样值得警惕,部分影视作品生活经验贫乏,思想主题模糊不清,审美情趣低走低落,价值取向摇摆不定,意义深度浅尝辄止,甚至背离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杂耍姿态、浮光掠影思维和颠覆心理,为观众呈现胀满欲望的干瘪视听快餐。有的音乐选秀节目视刺激和迷醉为主要价值,以此代替了音乐的意义表达,乃至音乐价值的深层思索和感悟,音乐不再是旋律上流淌的思想,成为了内涵空洞和商品消费的无意义符号。有的抗日影视剧虚构抗战内容,颠覆抗日英雄形象,解构抗敌御侮的价值意义,在飞檐走壁或你侬我侬中笑谈民族苦难和抗日壮举,创作动机固然有收视利益的驱动,但创作者消费历史的无良之举难辞其咎,其文化自残行为和自虐心理当引以为戒。

  可见,劣质影视作品在抹平经验和去意识形态中走得太远,绕过生活的创作观实际上抽空了艺术的审美理想,摒弃深度的文艺观最后将作品推向了肤浅的洼地。鉴于此,当下影视文化的创新突围十分紧迫。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