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实践证明,政府包办公共文化服务,是服务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活力不足的主因。
●如何防止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与公众需求不匹配,变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解决的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公共文化产品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产品供给能力不强、产品提供渠道单一等问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仍待提升。
树立文化民生理念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首先要树立文化民生理念。民生分为生存性民生和发展性民生。生存性民生是指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发展性民主是指满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公平正义、提高生活品质等需求。当前,我国处在由生存性民生向发展性民生过渡时期。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已经由生存型、温饱型向精神型、享受型转变。读书、看报、上网、听广播、看电视、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等精神文化生活由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为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成为民生的重要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正是顺应上述变化提出来的。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着眼于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把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定为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影、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内容,这符合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也兼顾财力所及,确保公共文化建设能落到实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落脚点是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完善文化设施,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起到普及知识、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增加活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短缺问题仍很突出。以博物馆为例,我国博物馆数量为3400座,美国博物馆数量为17500座,我国博物馆数量仅为美国的1/5。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书籍人均不到0.5册,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建议性标准是人均1.5到2.5册,差距还很大。另一方面,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闲置现象严重。据某研究机构对我国一个中部省份的调查,该省乡镇综合文化站日均服务超过3人次以上的仅占1/3,平均不到1人次的占1/3。
解决上述矛盾,除了要继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效能。我国中心城市与美国中心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差不多。以公共图书馆为例,纽约公共图书馆为214个,上海为245个,但服务效能却相差甚远,纽约公共图书馆持卡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64.7%,上海仅占4.6%。
提高服务效能,必须坚持群众至上,服务为本。2008年新落成的杭州新图书馆转变思路,把服务手段转变为群众自助式,把服务的内容扩大至音乐欣赏、展览展示、沙龙讲座、娱乐演出等,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村落,效能大大提升。固定读者量是建馆50年来总和的5倍,平均每天6000多人次,双休日过万。
提高服务效能需要整合资源。实行总分馆制就是近些年整合图书馆系统内资源的成功探索。苏州市不仅在市区内实行总分馆制,还将总分馆的做法推广到整个苏州地区,构建由市区和县(市)两个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构成的资源共享。
不仅要整合文化系统内部资源,还要整合全社会文化资源。目前,青少年文化宫、工人文化宫、文化广场、公园、党政机关、企业单位内部文化设施等,都由所属单位分头管理,各自为阵,设施闲置现象十分普遍,迫切需要统筹规划。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实践证明,由国家和文化事业单位包办公共文化服务,是服务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活力不足的主因。要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实际上,社会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2003年在北京创办的科教图书馆,被称为中国首家民办图书馆。目前该图书馆已在10个省市建立了25家加盟馆。宁波市采取国助民办、民企民办、合作联办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已有30多家,占全市博物馆数量的三成。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是鼓励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节点。甘肃把市场运作和公共服务结合起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组建农村电影院线。通过竞标脱颖而出的民营电影企业兰州金利文化娱乐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了飞天院线公司。该公司在确保公益放映场次全面落实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运营机制,体现了“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思路。
引入“文化治理”理念
朝阳区文化馆在建设社区文化中心——垡头文化中心的过程中,引入了“文化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公共空间”、“社区营造”和“文化居民委员会自治化管理”等概念,其特点是由该社区居民自由组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是引导居民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如何防止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与公众需求不匹配,变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治理”正是适应这一要求提出来的。“文化治理”强调人民文化参与的重要性,大大拓展了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主张政府、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专家、公民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倡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管理,强调政府要通过与社会各方沟通、互动,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