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法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艺术形式,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开设书法这门课程,让学生浸润在民族气节和民族文化意境的熏染中,产生写好中国字的自觉行动,为中国人拥有灿烂文明和文化而自豪,进而将汉字博大精深的底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对实现我国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具有深远意义。
根据教育部网站7日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在毛笔学习方面,《纲要》要求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小学三到四年级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五到六年级要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学习欣赏书法作品;初中阶段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高中阶段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
针对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现状,在2011年,教育部、文化部分别下发《关于书法普及教育列入文化站服务内容》的通知和《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今年继而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表明我国对当前书法普及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召开后,全国正在掀起重视文化发展的高潮,书法作为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之下获得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中国书法艺术得到有效的弘扬和传承就变得犹为重要。
如何加强书法普及力度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学习、工作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了。在电脑科技迅速普及的时代,人类的传统手写能力正在逐步退化。曾有人戏言,若干年后的年轻人离开了电脑将不会写字。这并非危言耸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国粹——书法,正成为我们这一代书法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研究课题,更成为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如今我国的一些地区和部门正就书法普及教育问题各施所措。社会各界也在热议书法课进学堂之举,“学校如何开展书法课程”“将书法纳入中小学必修课有何现实问题”“书法如何走进学堂”等都是大家关心的焦点。
当前,无论是已经开设书法课的学校还是正在酝酿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其校长和老师们都大呼师资不足。如何化解这些教学疑难问题是当前实施“书法进课堂”的燃眉之急。
转变书法教育观念重在意识
书法是汉字艺术化的体现,映射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有人都希望用有效的方法快速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由于大部分人思想被传统书法繁琐的写字规律所禁锢,一些孩子就未触及书法心理就先有了抵触情绪。
一些专家就表示,我们大部分人以前的传统书法步骤意识根深蒂固,遵从传统书法的条条框框太多,所以不敢突破创新。结果导致人们学书法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和练字所能带来的成就感。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特别是一些年岁稍高些的朋友,认为自己学书法为时己晚。其实,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学习书法。也有人认为书法高深莫测,深不可征,形乃难表。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每个人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实现书法速成。
书法师资队伍建设逐渐扩大
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受教育的质量。在师范院校文科类的学生当中增设书法选修课,以培养学生在未来教育岗位中应具备的素质,为其作今后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道德的建构、个性心理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和实践。据有关专家介绍:书法教育,专业学院培育师资有限,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
书法速成进课堂试点教学的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付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孩子们一旦形成书写固定思维就不容易改变,从老师的角度希望从一年级、孩子们开始写字时就有书法课,灌输书法意识,例如间架结构、书写方式等概念,但是现在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大部分语文老师也没经过书法培训,所以如果想大规模普及,师资供应不上。还有,由于以前多为书法课外学习,所以学生们的书法水平层次不齐,再加上没有统一的书法教育方法。
在当前专业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字写得比较好的老师或是借助书法协会等社会资源进行过渡,没有来得及进行课程调整的学校也可以先开展一些书法兴趣班或有关书法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培养对书法的兴趣。教育部门请专家给老师们上课,传授书法入门的教学方法以及推荐一些好教材,多让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从中小学书法师资缺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当前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有缺失。普及书法的学习不仅要从小孩子抓起,更要在全国各师范学校里让学生练书法,提高师范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书写教育方面,相对于通过电脑打字,手写文字的诸多优点有必要传给后代;从书法教育的层面出发,作为中国独特文化的崇高艺术性,更要传给后代。尽管基础书法教育课程的实施一直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但随着人类对民族精神的不断重视与张扬,对人文学科的不断崇尚和发展,对书法文化艺术规律及其特征的不断提示与阐发,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的确立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