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盘点2013>2013文艺盘点新闻

主旋律与市场效益相统一的讨论趋向深入

时间:2013年12月3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主旋律与市场效益相统一的讨论趋向深入 

  回眸2013年影坛,评论界声音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关于主旋律创作与市场效益如何有效统一的讨论也在逐步趋向深入。这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有《小时代》,以及被誉为讲述“中国梦”的《中国合伙人》。

  《小时代》这部姑且称之为“炫青春”的作品市场效益极好,却遭到了业界的大吐槽。“《小时代》只见小未见时代”、“非理性批评放大了《小时代》”……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的对一部影片的批评也好,讨论也罢,大都是针对剧情设置、镜头语言、导演水平、演员表演等方面,像如此这般直指影片价值指向的系列评论却不多见。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主旋律作品究竟该如何在对社会现实有效发声和市场化之间保持平衡?

  《中国合伙人》的出现可谓是主旋律创作的一个逆袭,甫一上映就被誉为“国产主旋律新标杆”。从青年学者认为中国梦无需照搬美国梦,到评论界分析《中国合伙人》的“土鳖”精神以及“陈可辛现象”的启示,都试图告诉观众其实主旋律也可以很好看。这些评论,已经不再单单重视作品社会内涵、价值导向的功能分析,同时针对影片的叙事技巧、市场运作、营销策略的剖解也在层层深入。

  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关于主旋律创作与市场效益如何实现双赢的研讨已不再局限于针对某部具体作品的个案研究,而是呈现出从宏观视角透彻表里探寻其内在动因的全局意识。在本报等单位举办的第三届内地、香港、台湾电影编剧长沙高峰论坛上,来自三地的50多位知名编剧就华语电影的现状、中国编剧的生存状况,内地、香港、台湾合作交流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认为在全民热议“中国梦”的当下,要根除主旋律创作同质化、原创力匮乏的病症,其根本在于如何讲好故事,中国不缺故事,缺的是把故事讲好的能力。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